第470章 迷糊(第2页)

   统一的都是「同志们」。

   「同志们,大家一起来碰一杯吧。这一次的世博会开幕式取得了圆满成功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热情而喜悦的讲话中,众人举起了手中的杯子。

   有的大佬就抿了一口,但在场的所有人不管会喝的不会喝的,都得把这杯酒喝干净。许鑫一口饮尽后,笑呵呵的大佬们打手势,众人落座。

   他以为这就完事了。可是没想到.....

   「呵呵,小许,咱们又见面了啊。」「....诶,领导。」

   刚要落座的许鑫赶紧又恭敬的站了起来。

   而随着他起身的动作,是他这一桌,以及在这个安静等待领导来敬酒的宴会厅里,周围几张听到了这话的人,望向这边那.....莫名的目光。

   .有人惊讶。有人震惊。有人皱眉。

   但更多的人是疑惑...什么情况.....

   而别说他们了,许鑫自己也懵。啥情况?

   大佬您老人家不仅记得我.....还这么给我面子?

   这么多人不聊,单独找了我.

   这.....可还没完。

   他起身的功夫,中年人已经压了压手:

   「呵呵,那么客气干嘛。坐坐坐,一会儿咱们在喝一杯。」说完,摆摆手,大佬们组队离开了。

   而队伍之中,连刘宽都有些诧异的看了许鑫两眼。气氛有些安静。

   可包括张武在内,谁也没问。隔墙有耳嘛。

   更何况.....

   张武看着许鑫那满脸茫然的德行。

   心里跟明镜一样,别说其他人懵了,连小许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吧?而那位.....

   他隐晦的瞟了一眼。

   眼里有些感慨的发出了一声咋舌的动静:「啧。」

   许鑫听到这声后,瞬间扭头。

   可张武却微微摇头,示意一会儿私下说。许鑫心中了然。

   就这样,这顿酒结束了。

   大佬确实来和许鑫喝了一杯,又拍了拍他肩膀,留下了「好好干」的鼓励话语。

   对他的态度亲昵的别说旁人了,连许鑫自己都有些懵。

   可不管怎么样,这一幕,算是落到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人的眼中。而结束之后,回到了酒店,许鑫单独又找张武聊了聊。

   他明白了一些事。

   也明白了光这宴会上的一幕,就能带给他什么样的提升。可对于张武的「你到底怎么认识的"的问题,许鑫却一脸茫然。我哪知道啊。

   ????可不管怎么说吧。

   按照张武的话来讲....

   「小许,你就照着这条路走就对了,现在先凭自己熬。等熬上去了,有了这份印象.那就等着踏云吧。」

   带着张武的话,一肚子疑惑与不解的许鑫提着包,扛着行李,朝着宜昌杀了过去。不管怎样,先拍戏吧。

   剧组都等那么多天了。.....

   5月份是山楂树花期。

   漫山遍野的花朵,在五一黄金周的喧嚣之后,开的愈发繁盛。光是看一眼,就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这个阶段的花期,是最重要的时候,剧组的好多镜头都要在花期内全部完成。真正的拍摄难点就在于,在这个花期之中的几场戏,都是特别需要情绪的。首先有一段老三和静秋相互陪伴朝着青龙村走的戏份。

   戏份的地点就安排河边——山路—村口这三个景点。

   河边代表着城里,山路则是随着俩人的心态起伏而变化,村口则代表着俩人感情的「终点」,或者说「起始点」。

   河边的戏份其实没啥难度,就是俩人一起坐渡船的景象。

   静秋坐船到对岸,发现老三来接她了,表现出那种羞涩的喜悦。

   而山路的镜头,则是因为山路崎岖,老三主动要拉着静秋的手走路。但这种行为放在这个苍白的年代无疑是很大胆的,所以静秋拒绝了。而见招拆招的老三则干脆折了一截树枝,口中说着什么「我真的是怕你摔倒才这样的,你必须要相信革命友谊的纯洁」之类的话语。

   可最后,俩人的手在这截树枝上越来越短,越来越短。最后终于握在了一起。

   而村口的那座石桥,他则用了一个闭环的叙事结构。

   静秋和老三的故事,是在这座石桥上,张队长把静秋领到了家里居住开始,而俩人走过这段石桥的戏份,则是代表着「孤独的静秋」的结束,以及崭新的开始。

   许鑫在这段镜头里面掺杂了多重的叙事隐喻。

   比如老三接静秋时,他本不应该出现在渡口,而是应该在村子里。可偏偏他来了。

   所以,这里的船只渡河时,方向其实是逆流的。代表着逆流而上。

   而整部电影里,不管是远近景的走路,还是各种苍白背景之下的鲜花、荒芜的山坡,杂草等等,都被许鑫赋予了各种意义上的隐喻。

   船只从青龙村进入远安时,是顺流。

   那同样代表着回到了城里的静秋在母亲和家庭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必须要「随波逐流」的人生。

   又比如俩人互相拉着棍子再走的镜头里,俩人的周边景色也是从一开始的荒草丛生,慢慢的在老三的手开始往后挪的时候,背景里会出现鲜花点点代表着他心里的涟漪。

   而静秋那边则是凌乱的繁花与杂草的点缀,表达着自己心情如同小兔乱撞一般七上八下。

   因为是特殊年代的背景。

   在加上许鑫的剧本里,俩人并没有突破情欲的底线。

   所以没法有什么亲吻,热恋之类的甜蜜色彩的赋予后,他把一切的情感都做了含蓄的处理。

   用他招牌的背景点缀,不同画面的不同构成,把青年男女在懵懂好感到热恋阶段的一切表达的淋漓尽致。

   诚然,这样观影会有门槛。

   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或者喜欢研究电影的资深观众未见的会看的明白。但他做这些也始终没有偏离心里那个「先拍好一个故事」的信条。

   在他进行这些镜头语言的隐喻同时,表象也没有落下。普通的观众看,也不会有什么门槛。

   虽然....不敢说是雅俗共赏。

   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首先拍明白一个故事前提下的细节填充与丰富。这部《山楂树》怎么说呢.....不算他的野心之作。

   因为题材的缘故,他对自己的发挥评价是:留有余力。剧本不足以支撑他心中那泼墨挥毫的奔流色彩。

   不过.....很奇怪。

   这种与大开大合截然相反,一点点精雕细琢的乐趣竟然也不少。况且,他还有一个配合高度默契的伙伴。

   「一菲,一会儿大家都挤到船上,你知道该怎么表现吧?」「e.....」

   刘一菲想了想,冒出来了一句:「弹一闪?」

   「..???」许鑫一愣:「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