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龙形下势·青龙探爪


   张一谋的话很直白。甚至直白的有些残酷。

   直接就告诉了他们和许鑫的差距。偏偏没人反驳。

   也起不来反驳的念头。

   这两天的时间他们都几乎可以说是寸步不离的跟着许鑫,从前期的准备,到开拍时的一些处理方式和所展露出来的实力.....

   甚至,在中午吃完饭休息的时候,面对他们希望看看原片的请求,许鑫也不会拒绝,大大方方的把那些拍摄完的原片给他们展示。

   一边展示,一边诉说着自己的创作理念。比如为什么要用灰白滤镜。

   那种通过画面传来的苍白感是想表达什么,以及拍摄的这几条戏里为什么单独选择某一条,其他的都差在哪。

   还是那句话。

   你光看山而不攀登,是不清楚这山到底有多高的。

   随着许鑫的解释,他们逐渐发现....原来乍一看很简单的布景,镜头角度,切入点,乃至演员的表情等等,竟然埋藏了导演这么多的心思。

   他如果不说,可能对方自己要过很长时间才会清楚。可他解释完后,所有人都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感觉学到了好多东西。

   最关键的是,教他们的人今年才24岁。甚至还不满。

   周岁是23岁而已。

   而这群研究生里面,最小的文木野是85年的。最大岁数的是80年的郭凡。

   他今年已经30岁了。

   这个岁数其实在研究生里不算多稀奇,毕竟从大学毕业后初入社会工作两年,发现自己积累不够,转头又报考研究生的人大有人在。

   可是,这些人面对一个86年的学弟,在人家身上感受到的这种差距,以及对方那光辉灿烂的履历,免不得让一些人心头有些挫败感。

   但却无法存留太长时间。

   挫败感之后,他们马上又会别许鑫那时而简朴时而绚烂的拍摄手法所着迷,再次沉浸到那股知识的汲取之中。

   比不了就比不了吧。

   别说30岁....就是圈内那些35岁、40岁的导演有的还没活明白呢。

   有这功夫自怨自艾,不如多冲人家许导或者是张导学习点东西。毕竟.....张导看上去还挺好说话的,并没什么大导演的架子。

   人家从手指头缝里留点东西出来,就可以让自己受用不尽了。这种机会....可得好好抓住。

   ......

   拍摄《山楂树》是许鑫现在最主要的事情,但却不代表他没其他事情了。这不,《山楂树》是2号开拍,可5号这天,剧组就回远安修整了。

   因为导演要去魔都开会。世博会的会。时间是2天。

   而和他一起走的,还有张一谋。

   老头回燕京,打算开始立项《金陵》的事情。5号清早。

   俩人一同坐一辆车从远安出发,往宜昌走。

   许鑫的本意是乘坐自己的飞机先飞魔都,飞了魔都后他下飞机后,直接送老头回燕京。但张一谋嫌麻烦。

   坚持要坐客机走。

   最关键的是,他这次是孤身一人,沈助理他们都没带。

   许鑫还挺不放心的,生怕他在机场被认出来,被记者给堵住.....想让张沫和他一起。结果老头一瞪眼:

   “她是副导演,你不在期间她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让她跟着我做什么?”末了,还来了一句:

   “我还能丢了?”

   一句话给许鑫堵回来了。许鑫无奈,只好作罢。

   而坐在远安前往宜昌的商务车上,他想了想,问道:”《金陵》我听说您打算

   请个好莱坞的演员来?”“嗯。”

   张一谋点点头:“看过蝙蝠侠吧?”“哪一部?”

   “诺兰的那个系列。”..

   许鑫嘴角一抽,脑子里浮现出来了《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后,开始联想约翰·米勒这个酒鬼的形象。

   下意识的问道:

   “您不会想请克里斯蒂安·贝尔吧?”张一谋眼睛一亮:

   “你也觉得他合适?”“唔.....”

   把蝙蝠侠和约翰米勒的形象在脑子里糅杂了一番后,他微微摇头:

   “我暂时还联想不出来,得看您那边的定妆照或许才能有点感觉。不过.....他的片酬不便宜吧?”

   “还行,不算贵。我俩最早是在我给大都会排那部《秦始皇》的时候认识的,小伙子很谦虚,后来在电影节上也碰到过。当时我就觉得他很适合约翰·米勒这个形象,也问过他。大概是去年年初的时候,他给我联系了一下......已经看完了原着了。”

   “答应出演了?”“嗯。”张一谋应了一声:

   “去年就答应了,不过难点现在在于片酬。”说到这,他眼里浮现出了一丝感慨:

   “好莱坞的片酬.....太贵了啊。”“他报价多少?”

   “900万美元。换算下来的话.....”“六千五六百万。”

   许鑫直接报出来了数字。不过又有些疑惑:

   “不对啊,他不是好莱坞巨星么?《蝙蝠侠》口碑可是真不差,尤其是第二部。他竟然只有九百万?我记得他不是凭借《蝙蝠侠》还获得了个什么.....土星最佳男演员奖吧?”

   “幸亏不是金球或者是奥斯卡。不然这价格恐怕至少翻三番了。所以这价格我能接受,这次回去和维平把电影项目确定后,就把合同签下来。”

   一提张维平,许鑫眉头皱了起来。想了想,说道:

   “光是一个贝尔就六千多万......十三衩就不提了,都是素人,花不了多少钱。孩子们也不算.....那这部戏贵就贵在他这呗?”

   “还有好莱坞的摄影团队。以及这部戏我打算实景拍摄,从教堂,到南京城的废墟....估计在两三个亿吧。”

   许鑫心说这投资可真是不小。

   和《黄金甲》还有所不同,《黄金甲》的贵,虽然也是贵在服化道上。并且对外说投资也是接近3个亿。

   但这几年许鑫琢磨了一下,这戏的实际花费可能真没有那么多。

   当时虽然这个总投资也是从老头嘴里说出来的,什么2.7到3.5亿之间....但那时候俩人什么关系?

   许鑫只是个刚加入奥运会导演组旗下道具小组的边缘人物。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孩儿。

   对你好归对你好。

   但要让别人完全和你推心置腹,不带一点隐瞒和秘密的也不太可能。

   老头说的投资数额,和张维平口中的投资数额相一致....现在看来其实就很蹊跷。

   别的不提,从《三枪》能被张维平说出投资“一个多亿”就知道,他这人说话的水分实在太大了。

   包括后期问杰仑他的片酬,以及《菊花台》这首歌的费用等等,许鑫估摸《黄金甲》的拍摄费用最多最多,在一个亿顶天了。

   06年的一个亿。钱可没现在这么毛。

   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了。

   毕竟它用到的外景也不多,贵都贵在那些可回收的黄金服化道上面。可今时不同往日。

   老头现在说的两三个亿,可就是实打实的金钱了。想了想,他说道:

   “那张维平的钱够么?....

   这次不会又要找融资吧?跟《三枪》弄出来的那什么.....农场游戏似的。”

   这下轮到张一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确实,张维平的意思是别找贝尔,花钱太多。

   反正这戏都是为了突出十三钗而拍,一个外国入殓师,随随便便找个大家还算眼熟的外国人来演干脆拉倒得了。

   花不了多少钱。

   请个好莱坞的三线演员,片酬最多也就一两百万美元。这是张维平的意思。

   但张一谋自己是不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