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访谈·上(第2页)

    反倒被人看到,铭记,并且叙述了出来。

    怎么能不激动?

    而李子维也有些惊讶。

    没想到.....这位许导竟然如此细心。

    在看其他工作人员的反应,她必须得承认,这番话真的说到包括自己,所有人的心坎里了。

    不过,这里其实就体现出来一个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和只会照本宣科的外行的区别。主持人一定要掌握现场情绪。

    要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在这,敏锐的捕捉到了现场的那种氛围后,一定会选择推波助澜,借助这一番话多聊一下工作人员的辛苦,让大家产生共情。

    毕竟,电影展也是收取门票的。虽然一天只有区区50块钱。

    可这也是一笔收入。

    有时候,同情是一种很好的消费武器。

    和盈利无关,只是让工作人员的辛苦换回等值的回报。可惜,李子维不是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他们想请一个主持人的预算也被压缩,挪到了其他地方,所以只能她来担任。而面对许鑫的话语,她感动归感动,但还是看了一眼台本。

    下一个问题是承接第一个问题的。

    而且还是一个_.有点自夸嫌疑的问题:这个问题约等于白问。

    谁也不会说什么之类的。于是,刘一菲笑着点点头:

    而她和李子维其实都不知道,许鑫有一种很奇特的能力。

    那就是歪楼。

    当年面对《南方周报》的采访时,他歪楼歪的,硬生生的让那时候同样初出茅庐的王敏敏开始怀疑人生。

    李子维刚和许鑫接触,不知道他这份能耐。不过很快她领教到了:

    说完,他扭头看着台下的观众:

    「不瞒各位说,我俩8点多来,走了这一路看到了电影展的细节布置后,就直接去展映单元那边了。还看了一场电影.....虽然设施简单了些,但刚才我俩看完之后,还在讨论。

    我俩看的片子名叫《酸奶:咖啡、可乐、麦片》,片长只有15分钟50秒。照理来讲应该是个短片,但看完后,我却把它归类到了电影上面。因为它的结构虽然松散了些,甚至剧本方面我还看到了他借鉴参考的影子。

    但这位导演在努力的把自己的故事个人化,本土化。整体的思维导向,确确实实是按照一个正常电影的故事线来拍的。只不过他的技巧用的还是略显生涩,但它确确实实是电影。」

    正说着,他忽然发现前面的一些人都在扭头,看着一个方向。顺着方向看去,就瞧见了坐在第三排那四个很眼熟的面孔。正是那四个演员。

    只不过随着他的目光,可乐和酸奶是满眼的激动,咖啡和麦片则有些不好意思,尽显羞涩。

    他没好意思招手,只是笑着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后,重新看向了李子维。

    李子维愣了愣后,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许鑫应了一声。

    而他回话的功夫,李子维飞快低头看了一眼台本。

    在开场的这一个大问题之后,接下来的提问,是刘一菲和许鑫分开的。而她虽然能感受到许导对电影展的赞美与认同,但经验的缺失限制了她去延展一些

    台本之外问题的思路。

    所以只能心里泛起了几分别扭的看向了刘一菲。

    刘一菲其实也觉得这位电影展的联合创始人主持有些问题。感觉挺不自然的,很生涩。

    和之前采访过她的主持人都不太一样。

    不过该回答的问题还是要回答的,于是拿起了话筒想了想后说道:

    她忽然不知道该怎么概括陪酒女这个行业了。说陪酒女?不太合适吧。

    有摄像机呢。说三陪?

    别闹,那还不如说陪酒女呢。

    正琢磨着呢,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一个从谦儿哥那知道的词儿冒了出来:

    」

    她这回答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许鑫反倒笑喷了。因为他和杨蜜是现场听到过郭德刚的这段相声的。一下子就戳到了他的笑点。

    刘一菲有些无语,嗔了他一眼后,说道:

    在许鑫的笑声中,终于,后知后觉的观众们也反应过来了这个所谓的是什么,场下发出了一阵阵闷笑。

    而已经看过成片的李子维也面带笑容的说道:

    刘一菲想了想,忽然笑了起来,就像是很喜欢这个问题一样说道:

    「很棒。首先我们俩私交非常好,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其实我个人来讲,在开拍前是很担心的。因为我们俩是朋友,我怕我自己演不好,在他面前丢人。又怕如果我演不好,碍于朋友的关系,他不好意思对我说....

    但实际上在开拍之后,这些担忧并不存在。首先是他给了我很充分的准备时间,大约有四五个月来做这个角色的准备....」

    李子维有些吃惊。刘一菲点点头:

    说到这,她看向了许鑫,问道:

    许鑫点点头:

    得到了许鑫的肯定后,刘一菲才笑着对李子维继续说道:

    「其次呢,就是执导方式的问题。我合作过许多导演,这里不是说其他导演有问题之类的,我想表达的是,我和许鑫的合作方式,是最轻松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