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明蜗牛非牛

第二百四十三章: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第3页)


 且每一个哨队还要至少带上两名蒙古骑士,为的就是一旦遇到满洲鞑子或是蒙古哨骑,也好蒙混一番。


 就在张诚的中军开拔不久,张广达也率领骑营的一千五百余骑士,缓缓踏上了前往高桥方向的道路。


 …………


 九月初五日,午时,宣府镇骑兵在张诚的率领之下,来到了高桥铺东二里处。


 张诚率领二百余骑奔至高桥铺城下,厮杀搏战的痕迹依稀可见,遍地都是攻城器械的残骸,干燥的土地上也是片片暗红色的血迹。


 高桥铺,原是大明辽东的一处驿城,城周一里二十四步,只在东面开有一门,上书“高桥铺”三个大字。


 虽然只是一座小小的驿城,但因为辽东战事频仍,所以高桥铺也包了城砖,并且经过历年的加高,已成为一座十分坚固难攻的小城。


 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在历次大战中存留,一直为明军所保有,就是这一次正红旗鞑子来袭,也未能攻破。


 此时,高桥守军见城外来了数千大明精骑,他们也是一阵怀疑,直到张成芳策马奔到城下,亮出了张诚的印信后,这才又三骑策马奔出。


 “高桥守备都司钱忠思拜见张总兵。”


 一个年岁不到四十的明将策在马上,正对着张诚抱拳行礼。


 张诚也不墨迹,直截了当的就开口问道:“辽东刘总兵去了何处,怎不在高桥?”


 钱忠思抱拳道:“禀张总兵,前几日有近万虏骑来袭,攻城一日未克,便引军南去。刘帅恐其会进袭笔架山,担忧大军囤粮有失,已领军追击而去。”


 张诚闻知此事后,不由也在心中暗暗敬佩起刘肇基来,不愧是一镇总兵,果然也看出鞑贼所图,该是笔架山囤粮。


 而更为难得的则是,刘肇基不但猜到鞑贼有可能是欲劫夺笔架山囤粮,为了守住笔架山上的囤粮,他更敢于领军出城追击,不惜与鞑贼虏骑野外浪战。


 张诚急问道:“刘总兵,是哪一日出城南去?”


 钱忠思抱拳回道:“刘帅,是在九月初一日,领军出城追击虏骑。”


 “哦。”


 张诚点头道:“如此说来,刘总兵出城已有五日了。”


 “是,已有五日。”


 钱忠思抱拳回话,他接着又问道:“张总兵,是否请诸位将军入城中歇息。”


 “不必。”


 张诚得知刘肇基出城南去,已有五日之久,不由为其担忧起来,当下直接回道:“我大军不入城,就在城外稍歇一宿,明日便南下去支援刘总兵,共抗虏骑。”


 他接着又追问了一句:“本帅问你,刘总兵出城后,可有信息传回?”


 “回张总兵,自刘帅出城以来,一直未见有消息传递回来,职下也不知晓刘帅现在何处,情形如何!”


 …………


 九月初六日,午时,高桥铺南约三十多里外,张诚所部骑兵才简单用罢午饭,正在起兵继续南下寻找刘肇基和正红旗的鞑子。


 就见南面一阵烟尘高高扬起,各将皆是一惊,张广达更是说道:“未见哨骑回报,怎地忽然就似有骑兵奔来?”


 “莫不是我军哨骑回来啦!”林芳平说道。


 “不会,看这扬起的烟尘,这一股骑兵人数不多,当在二三十骑之间。”


 家丁队头黄保忠站在自己战马的马鞍子上,正往南边仔细眺望着,他继续说道:“虽看得不算很真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远处奔来的确是我大明官军的骑兵马队。”


 张诚大声喝令:“全军结阵,备战。”


 他又道:“黄保忠,谭震林,家丁队分为两部,由你二人分别统领,从两翼然道奔来骑兵侧后,但有情报,要立时传回。”


 紧接着,便即再次大喝:“林芳平,虎卫准备迎战。张广达,重骑披甲结阵,轻骑结为后阵,看旗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