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明蜗牛非牛

第九章 宁远总兵吴长伯(第2页)

李自成袭破京师,崇祯吊死煤山后,他更“冲冠一怒为红颜”,毅然决然的投降清朝,成为其侵攻中原的第一大将,一路打到云南,勒死南明永历帝。

最后又因不满清廷的削藩之举,再举旗反清,引发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可惜事与愿违,当初叛明投清一帆风顺,如今再举义旗,欲行除清兴明之大事,却偏偏事与愿违。

正因为他对吴三桂这个人的生平很了解,但对其具体情形又一无所知,所以自打崇祯十一年勤王事毕后,便将他纳入情报处重点监视人物名单中。依张诚此前得到的情报显示,崇祯初年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率部在锦州城外巡防,被建奴骑兵团团围困,诸将皆畏怯不敢救,吴三桂只身带着二十余名家丁亲随,擅自出城,闯进敌阵之中。

吴三桂提刀跃马亲自冲锋在前,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嘛,吴三桂当先一箭就射中建奴将领,那人立即从马背上跌落下来。

他还想着趁手割下那奴将首级回去报功,以解擅自出城之罪,于是从马背上弯下腰去,可那奴将却没死透,他忽地跃身而起,短刀一下子就刺中了吴三桂的鼻梁。

吴三桂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将那奴将的首级就砍了下来,接着便猛冲入奴阵,一番冲杀劈砍,终杀出重围,救得吴襄脱困。

孤胆救父,自此便传为佳话,吴三桂也并未因擅自领兵出城而受罚,反由此在辽镇军中崭露头角,简在帝心,这个时候他还只有十八岁。

连奴酋皇太极后来知道了此事始末,都对吴三桂赞不绝口,还忍不住酸溜溜地说:“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可是此战也给吴三桂的鼻梁上留下了一道细细的疤痕,此后在他和别人谈话不投机时,便会下意识的用手“自扪其鼻”,终于成为他一个改不掉的习惯。

对于鼻子上的这道伤疤,吴三桂可谓是又恨又爱。

恨的是,这道疤破坏了他“美丰姿”的容貌,爱的是,这道疤也彻底打开了吴三桂的富贵之路,让他从一员默默无闻的边镇小校,一路跃升为载入史册的明末边塞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