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真假金羊毛(第2页)
非常合理的交换,不是么
亚历山大相信,他所做的事情就是伊莲娜小姐希望他做的事情。
《油画》杂志之所以会邀请他来到对话采访的现场,也是为了这个。
真可笑。
这些观众不明白,乃至台下的嘉宾们也不明白,此刻这个舞台上最重要的那位嘉宾,从来不是古斯塔夫博士或者大喷子罗辛斯。
更不是什么顾为经。
是他。
一开始就是他,从来都是他,也从来都只是他。
相比单纯只拥有些好运的年轻人,他才是整个舞台的主角,也只有他,亚历山大,只有他的观点,才值得《油画》杂志付出那么多的资源,提前做出那样充足的准备。
女主持人从口袋里拿出船票的时候,之所以亚历山大会兴奋的叫了出来,欣喜若狂。
因为他相信自己赌对了。
《油画》杂志社就是在为自己站台来的。
只有提前证明了“卡洛尔”这位画家在历史中真的存在,才有他的论点发挥的空间。
真棒。
他完全领悟了主持人的深意。
亚历山大看见随着他的话语出口,舞台上的几位嘉宾人人都神态各异。
顾为经侧着头,面颊绷紧,乌黑的发根紧贴着鬓角,面容冷峻的坐在那里,唇上有些青色的胡茬。
“他心中一定充满了悔恨吧和真正的轰动财富擦肩而过的感受,一定是不好的。”
亚历山大自得的想。
这家伙走到成为话题宠儿的大门之前,却和打开大门的钥匙擦肩而过。
财宝只等待对的人。
朋友。
财宝只会等待对的人。
亚历山大浸泡在台下媒体和嘉宾们的相机、手机镜头之中,歌剧院的表演有些是禁止拍照的,就算是采访,原则上也禁止闪光灯的使用。
这一刻。
面对如此有新闻话题的消息,很多记者已经顾忌不上拍摄规范了。
严肃的学术规范陡然之间变为了米兰时装周的走秀现场。
led闪光灯的灯光一遍一遍的闪着,它恍若变为虚幻的名与利在物质世界的实际产物,镜头一遍遍的定格着台上嘉宾的表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纸上写出了e=mc2的公式,却忽略了它其中可能蕴含的伟力,把它随手放在一边。
制造出原子弹的“殊荣”是属于罗伯特奥本海默和费曼那一批实验物理学家的。
今天。
这个故事将再次重演。
顾为经靠着“好运”捡到了那幅《雷雨天的老教堂》的原画,却不懂得如何珍惜。
那么。
在艺术市场上制造出这颗原子弹般的新闻的权力,则是属于他和《油画》杂志社的。
万千殊荣将归属于他,只归属于他。
亚历山大的怒意被涂抹上雪白的光泽,恍惚间,他仿佛变为了涂着白粉的戏剧演员,整个人都要融化在太阳表面一般闪亮的光辉之中。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毕竟是第一个写出能量公式的人,就算他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公式的意义,依然能算是顶级的科学家。
顾为经不同。
这家伙又没有在1876年画出《雷雨天的老教堂》,他只是好运的捡到的那幅画。
换句话说。
顾为经都算不上是写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条公式的人,他只是无意间捡起这条公式的人。
那么。
他就真的可以被遗忘了。
顶多只算是这段故事里一个不起眼的小注角而已。
亚历山大此刻正身处艺术史的关键节点,他将重新书写印象派的历史故事,假以时日,搞不好也会有关于故事的电影出现呢
“——再然后,狄奥多罗斯、阿波罗多洛斯以及欧里庇得斯,称呼其为女巫。”
这句话他在飞来新加坡的飞机上改了数次,才终于修改的满意,觉得像是冲击奥斯卡的专记电影里勇敢的学者会说出来的发言。
好莱坞既然有兴趣拍有关《救世主》的故事。
没有道理把这么好的题材放在旁边不用,他相信自己一定会以主角的身份,出现在萤幕之上,搞不好拍摄现场就在这里,导演会完全重现这个镜头,重现他这段话。
“到时候,编剧想要用我的台词,我可以大方的不要授权费。”
亚历山大脸上戴着愤怒的面具,眼神则流露出一丝笑意。
前提是扮演他的演员足够大牌才行。
最好是布拉德皮特扮演自己。
亚历山大喜欢布拉德皮特,他很man,而且和他的头发的颜色也差不多。
唯一的遗憾是。
安娜没有给他任何他想要的表情。
他想在伊莲娜小姐的脸色上找到些什么,就算没有喜悦或者赞许,一些仿佛隐语般微妙的眼神也好。
什么也没有。
女人和顾为经的神态动作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差别只是神色更平静。
她坐在沙发上,注视着舞台上的一切喧嚣,静静的出神,大概已经完全沉浸在他所说的观点之中了。
咦。
亚历山大注意到,女主持人不是在出神。
她是在和顾为经对望么
——
“……虽然整个印象派都受到了亚洲艺术风格的影响,但没有任何记录显示过莫奈曾经到达过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