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二郎回来了

时间如流水,在繁忙的工作中,秋收完事了,秋闱也结束了。

 许老对着试验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个劲儿高呼:“老天有眼,护佑我云州!”

 神种的产量如方郎君所说那样喜人,甚至是只多不少。

 更关键的是,它们如此耐寒,不挑土壤!

 在重重卫兵的保护下,这些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收进专门的常平仓里,并派出士兵日夜巡逻,防火防盗防走水。

 许老带着几名得意门生,捧着木箱子,准备去京都,给云国公献礼。

 应他的要求,《云州周报》并没有刊登此次试验田的产量情况,只用【丰收】一词概括。

 与此同时,京都百姓们都在为新鲜出炉的状元探花,摇旗呐喊。

 探花是来自云州的夏乐知,十岁出头,出身商贾之家,却凭借杰出的算术成绩以及一篇《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震惊一众考官。

 这玩意儿是能临场发挥就能写好的吗?!

 没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怎么可能写的言之有物,句句直戳痛点?

 当他的论文被张贴出来时,原本还暗道有黑幕的京都学子们全部都闭嘴了。

 夏乐知体现的是云州教育。

 这篇论文文采并不斐然,也没有引经据典,相反,辞藻十分朴实无华。

 但他的逻辑和条理性,远超其他一甲进士。

 尤其是里面陈列的各种困境,很是能引起基层官吏的共鸣。

 当他对此一一提出解决办法,而不是空洞的从抓思想等方面入手,更是让考官们和一些有识之士拍手叫好。

 福全茶楼内,一众清流们看着这份抄录的考卷愣神。

 夏乐知可以说是由云州教育一手栽培出来的人才,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云州风格。

 从他此次勇夺探花之位,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就能判断出,科举的风向要变了。

 “这就是云国公需要的人才啊。”穿蓝色长袍,头戴大菊花的男子,神色复杂道。

 他们虽是清流,但谁不想立于朝堂之上,挥斥方遒,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