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第2页)
索雷尔派称是马赫诺的投降导致了前线的大败,将所有责任推到已经被德国人抓走的马赫诺身上。
为什么是马赫诺呢?
除去他异见者的身份,马赫诺现在是一个完美的背锅侠,他投降后干了劝说其他第三国际军队投降的事情,拿这种事来挥发简直是好到不能再好。
更重要的是谴责马赫诺不会对法军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事实已经向瓦卢瓦证实,他之前所信任的布卡德在军事领域是个cjb,法国的元帅里能够妥善依靠的只有三名职业军人,加斯东·比约特、莫里斯·甘末林以及内斯托尔·马赫诺。
甘末林是法军总指挥,总参谋长,把他撤了就只能上比约特,撤了甘末林之后还不能雪藏他,依旧要让他去指挥部队,如果这样,那撤了甘末林的意义在哪?
比约特在比利时方向,他迫使那一支无法无天的德军部队转变方向,尽可能的保留了法军的力量,失败的责任明显不在他身上。
甘末林在德军反攻后尽最大努力去操作了,但德军太厉害,法军兵力不足,失败是无法避免的。
换言之法军的失败是法国与德国国力之间的差距,这样的理由拿出去只会让法国的情绪消极,所以是职业军人,也担任前线指挥但本人不是法军体系内一员且被俘虏后干过劝降这件事的马赫诺是完美的背锅侠。
马赫诺被法国列为头号死刑犯,法国政府声称未来打败德帝国主义者后会将他处以极刑。
失去了有二十个师的法军从意大利调了二十个师回来填线,也只能用于填线,法国如果想要在未来发动新一轮攻势,他们就要征集更多的部队。
对于法国来讲,征兵意味着影响生产,无奈之下法国只能削减南法兰西的防御,从南法兰西抽调部队去北方,一些预备中的民兵组织也被拉去训练,他们经过训练后就能够成为可堪一用的正规军。
现在法国还没有到otL一九四五年德国的那种地步,法国有充足的时间训练部队。
法国的情况还算好,能在影响国家生产的情况下再拉出来一些军队,不列颠联盟就真的跟吃了屎一样。
不列颠联盟在欧陆丢了将近三十万人,不列颠联盟的部队人数骤减为了只有二十万出头。
这二十万里还只有一部分是正规军,其他的都是经过基础训练的民兵,民兵作为预备役的一类,经过训练与换装后他们就可以成为正规军,但英国的民兵部队是非职业民兵。
这些民兵承担着地方治安与守卫工作,平常除了当民兵外还会投入到社会生产当中。
比如约克郡的一个治安团,这个团表面上是民兵部队,手上拿着枪,敌人来了能够抵抗,陆军需要扩军他们可以快速投入到军队当中,抛开民兵身份,这些人还是约克郡各行各业的从业者。
有工厂的工人,有裁缝,有手工业者还有种地的农民。
他们是民兵,也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联盟把他们从民兵转化为正规军就意味着约克郡失去了上千名各行业从业者,这会对约克郡的社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英法两国的弊端在此刻显露无疑,双方都面临着人力困境,英国更甚。
除了人力困境,北海海战的失败使得德国有能力直接派舰队阻拦英俄之间的贸易线,本来就缺乏资源的第三国际现在更缺了。
英法目前唯一的指望就是美国的同志可以赶紧获得胜利,为第三国际提供物资支援。
......
九月初,芝加哥的美团政府接待处,第三国际的英法代表在这里等待美团官员的到来。
其实英法现在就已经等不了了,美团获得内战胜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不等美团胜利就来到这里向美团求援。
几分钟过去,美团的副总统约翰·里德来到了这里与他们商谈事情。
“两位同志,你们还是为了先前的事情而来吧。”
里德一进入房间就对英法代表讲到,二人点点头。
“我们希望联合工团能够给予第三国际的同志物资支援来帮助我们度过当下的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