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尾

收尾

 

镇南侯身亡,其长子也被灭,随行的凡是镇南侯府出身,都落了狱。

 

镇南侯带过来的军队不少也都跟着投降了。

 

京畿外的城门处打了一整日,鼓声阵阵,血流成河,最后终于重归平静。

 

只是伤亡也不少,城门内外弥漫着一股血腥的铁锈味,后续收拾起来着实是件大事。

 

宋聿翎等这边的一切收尾之后,方才骑马往回赶。

 

路上,他还在跟兵部尚书商议对云南用兵一事。

 

镇南侯虽然死了,但是云南毕竟是他的大本营,养着不少亲信亲兵。

 

若是不早些将那地方拿下,来日只怕还会再生乱。

 

宋聿翎可不想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第二回。

 

在京畿用兵,纵使有十成的把握能打赢,终归也是不合算的。

 

京畿乃是天子脚下,整个国家最富饶的地方。哪怕被伤及一星半点儿,都是朝廷不该承受的过失。

 

兵部尚书举荐了几个人,这些都是他格外看好的年轻一辈,有些还是在西北战场历练过的。譬如陈寅礼。

 

兵部尚书本来在心中默念了这个名字,不打算说出口的。因为他总觉得太子似乎不大喜欢这位武信侯,说不上来什么原因,兴许,这二人中间有什么龃龉吧。他是觉得陈寅礼这人能力没得说,但就是在思德上面有亏。本不打算说出陈寅礼的名字,然而一时不察,竟然鬼使神差地说了出来,再想收回去也来不及了。

 

兵部尚书头疼不已,却又小心的看了一眼太子的神色。

 

宋聿翎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心头的确浮现些许不虞。

 

这份不虞承自与秦瑶光。

 

在武信侯府的那些日子里,宋聿翎看到了太多侯府上下对于秦瑶光的冷眼、嘲弄与苛待,他本能地不喜武信侯府所有人。

 

可转念一想,他是储君,本不该对一个朝廷命官有如此大的偏见。他与陈寅礼的事,是私事,牵扯到别的反而不好。

 

兵部尚书已经开始给自己找补了:“这武信侯虽说有些能耐,但是资历尚浅,仔细想想,似乎又有些不合适。”

 

宋聿翎道:“罢了,将他也添上去吧。”

 

他不介意陈寅礼立功,可也不介意在他离开京城之后做些别的事。

 

宋聿翎对外是光明磊落,可唯独在这件事上,明知道自己是小人行径却还改不了,戒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