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薛宝钗不错(第2页)
王信态度平静,朱胜功却按耐不住,恨恨道:“周道丰张吉甫他们过河拆桥。”话里却不敢提太上皇。
朱胜功想到了什么,不禁看向王信,奇怪的问道:“你既然猜到了,朝廷必然会对付你,难道你没有做准备”
谈不上对付,不过是收拢权力罢了。
而且自己的方法,的确无法向朱胜功解释,下意识看了眼面板,王信含糊道:“如今东风大,硬抗不合适。”
朱胜功点点头,评价道:“差点忘了,你是个忠臣。”
听到忠臣二字,王信感到无语。
自己当兵的而已,谈什么忠诚不忠诚,如果非要定个目标,自己只对天下忠诚。
朱胜功也不再试探,直接问道:“我是不愿意家父去五军都督府的,必然要和朝廷争取,你可不要帮朝廷啊,我们朱家没有对不起你。”
王信的能力,没有人质疑。
朝廷有王信的配合,在大同能掀翻冯胖子,那么在京营也能掀翻自己的父亲,这是朱胜功父子最大的担忧。
不知不觉,眼前的王信变成了搅屎棍啊。
怎么就这么讨厌呢,朱胜功不禁想到刚才王信对码头的说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倒是像个流民乞丐,自己什么都没有,所以朝廷给块骨头,他都尾巴要个不停的跑去向朝廷效忠。
王信点了点头,答应了朱胜功。
朱胜功松了口气,说实话,他生怕王信不答应,原来那个引起自己感兴趣的小小都司,如今已经变成能动摇各方势力的大炮了。
就像此人引进的夷人大炮,闹得动静极大。
朱伟做事有分寸,多半会和朝廷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不像是冯庸,何况朱伟掌握的东军,是京营实力最强的一支,于情于理朝廷必然要控制的。
就像河西的集市。
王信再次看过去,朱胜功看到王信的目光,也顺着看向河西集市,说实话,河西集市的利润不小了,听说王信每年能拿到个万把两银子。
啧啧,万把两银子不算少了,这可不是损公肥私,喝兵血等手段,这些个手段吃的是朝廷的利益,上下都要分润,真正落到手里的其实也不高。
十万两银子的款项,京城各部与太监们就要拿走一半,地方上再过一到手,等到了军队,还能剩下三成就不错了,有时候还动辄拖欠一两月。
王信在想着薛家,其实薛家是最好的合作对象。
任何事都是有主的,就像大周幅员辽阔,可没有一寸土地是无主的道理,同样,商人们也是有主的。
要么是太监,要么是权贵,要么是乡绅,要么是宗室,要么是豪族.
薛家的规模不小,但是因为落败,皇室那边渐渐靠不住,户部那边也靠不住,至于扬州商会,那是属于地方大户乡绅的,怎么可能被自己控制,一个陆仲恒就绕不过去。
他们要支持,也只会支持从他们之间走出去的文官,屁股决定了立场。所以河西集市里,自己真正能做到影响的只有薛家商行。
如果只是普通的商业行为,但是是追求效率和利益,可经商是为了军队,不同的目标,追求都不一样,行动上怎么可能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