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尽管试试(第2页)
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摧毁可能只要十年。
王信不知道未来,只能把自己眼下的事做好,等那两个人走近,王信放松了警惕,原来是前面的丫鬟,那两人笑道:“老爷回来了,请信爷去书房。”
王信听闻后,不敢怠慢,立刻跟着去。
没有紧急的事情,贾政不会这个时候来找自己。出了大观园,周瑞等在外面,领着王信去贾政处,在前头提着灯笼照路。
过了片刻。
贾政见到王信后,顾不上其他,开口说道:“兵部的陈言找了我,告诉了我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很重要。”
“陈员外郎”王信想起此人。
贾政点了点头,脸色难看,告诉王信道:“林如海的提议没问题,朝廷会同意,不过呢,朝廷不会现在就放你回大同。”
“为什么”
听到王信的询问,贾政叹了口气,眼神变得复杂,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忧虑。
王信见状,知道此事不简单,耐住性子。
想了一通,贾政缓缓道:“这件事,说起来关乎到张文锦,你知道此人吧”
“他不是在大同吗”王信纳闷道,“张文锦是大同府的巡抚都御史,我和他见过面,有件事恐怕贾公还不知道,之前对付冯庸的事情上,我与他曾默契的合作过。”
贾政并不认识张文锦,但是知道有这个人,经过陈言的讲述,更知道了此人,眼神凝重,详细说道:“此人才是朝廷推出来,真正要掌控大同军镇的人物,你以后啊,恐怕只能当个普通将军了。”
以文制武,文官的必然做法。
内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周道丰数十年如一日,文官在太上皇的支持下,已经毫无疑问的掌握了朝堂,谁掌权都会谋求控制枪杆子。
没有控制枪杆子的内阁,算什么掌权,这就是以文制武的由来。换句话说就是兵权即国柄,事情的道理本质上就是以文制武,谁当权谁都要来制这个武。
一个武将方方面面都被朝廷控制的话,那么就失去了独立自主的价值。
王信知道贾政的忧虑。
贾政自己是文官,所以在以文制武上天然地支持,可涉及到了自己,贾政又不是单纯的文官,所以心里头就有些不舒服,因为伤害了他的利益。
而损失利益最大的是自己——在别人的眼中,大概都是这么认为的。
简而言之,冯庸在大同担任节度使,手里掌握了更多的权利,他的分量就很重,而现在冯庸失去了许多权利,哪怕如朝廷传出的谣言,最后入五军都督府升到都督,其实分量也缩小了许多。
权利变小了,利益也就变小了。
朝廷要利用大同的机会,彻底的以文制武,从而打开局面。王信明白了朝廷的想法,心里反而松了口气,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于是问道:“对我具体是个怎么安排”
贾政说道:“从大同分出一镇,升你为参将。如后勤,史负责。”
这不就是大明中晚期的那套么,王信一下子就懂了。
以后武将只负责打仗,其余方方面面由文官说的算,自己就是个工具人,难怪贾政喜忧参半,面色复杂。根子上贾政不是传统的文官,还是屁股说的算啊。
“贾公怎么看”王信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试探的问道。
贾政的想法里,大同形成这样的格局,那自己失去了很多的价值,换个角度想,自己也能看看贾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