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主意(第2页)
哪怕靠着外部输血,内部也会越来越凋零。
不过呢,就像自己一样,总会遇到困顿。
所以使用奴隶应急是常态,王信认为自己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等渡过了困难期后,自己一定能不再使用奴隶。
做正确的事,才能不会被淘汰。
卓志如何懂得这些,虽然猜到将军的想法,却有些无法理解,不过卓志也懒得多想,谁都知道将军的想法天马行空,没人跟得上。
边说,众人进城。
广武城有东、南、西三面城门,分置圆拱门洞,东门最大,西门次之,南门最小。
城中有东西大街,贯通东西两门,西北方向则是小丁字街,城内街道为四街八巷,一座典型的军城。
“你现在是把总,找个机会,我向朝廷举荐你为守备,到时候你就驻守此城。”王信进了大厅,坐到了上方,直接开口。
卓志连忙问道:“将军不需要我管理后营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们这些老人不走出去,下面的人怎么提拔起来。”王信不以为然,不担心卓志误会自己。
卓志果然一脸平静,只是有些不舍,抱怨道:“我才呆了不到两年。”
“够久了。”
回来后需要抓紧的事情很多,除了粮草,还有就是对雁门关的实际控制,各处都要换上自己的人,打造出最稳固的地盘。
把军队里的老人派出去,同时培养新人,这才是长久之道。
河西营两千人马,雁门关本地守军如今有五百余人,已经从代州招募了几百人了,代州人口有限,满足不了雁门关的胃口。
河西营三千人,雁门关本地守军一千人,缺口还有一千五百人,去哪里招募才好呢。
主要是河西营扩充一千士兵,王信打算主要补充骑兵。
如果此次出关骑兵足够多,就不会只是击溃战了,而且一路很被动,全靠着武器装备的碾压,骑兵在北方才是关键,王信更想打歼灭战。
“马匹留在你这里,尽快的培养好。”王信巡视完了广武城,接下来要回关城。
卓志对后勤的事得心应手,笑道:“奴隶们对马匹很熟,将军的要求,我们这里问题不大,尽快安排骑手才好,骑手要与自己的马匹熟悉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嗯,你说的是没错。” 王信点点头,带着自己的一行亲卫离开。
自己也想要骑手,可骑手其实容易找到的,需要时间来培养,越是优秀的骑手,需要的时间越久,属于技术人才兵种。
太原城。
山西巡抚都御史台衙门。
巡抚最初并不负责兵权,主要是巡视和整顿吏治,查处贪官污吏。
也在太上皇当政时期,太上皇以文制武,抬高巡抚的地位,高于地方最高长官,而且参与军事事务,虽没有直接控制军权,却也有对军队有很大的影响力,更以治理盗匪、维护地方安定的理由,手里掌握地方民兵乡兵。
十几名乡兵穿着布衣,手持腰刀,威风的把守衙门口,衙门口无闲人。
两名官员匆匆进去,到了大堂旁的偏屋,案台后坐着一名五十出头的老者,板着脸,不等二人坐下,已经追问:“如何?”
个高的官员抢先说道:“回抚台大人,属下搞清楚了,是代州郑家的出头,给雁门关的王将军搜集粮草。”
那个矮的官员慢了一步,只能无奈看着同僚表现。
“难道他还要和冯胖子打?”老者一脸惊讶。
雁门关的粮饷由山西供应,军饷由兵部供应,老者不打算克扣雁门关的粮饷,但也不打算全给,给多给少自有规矩,自己按规矩办事。
不过现在还没有夏收,也就没有到给雁门关供应粮饷的地步。
至于代州,代州和雁门关的一些事,老者有所耳闻,倒也不阻止,现在出手不许代州自救,性子就变了,公事变私仇。
“此人接下来的计划,属下们不得而知,只是此人在雁门关独断专行,大肆提拔亲信,打压异己,也不是个良善之辈。”
矮个官员终于有了机会,抢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高个子不甘落后,也说道:“此人比冯节度年轻多了,如果是此人取代了冯节度,恐怕大同不光要变天,未来几十年都要姓王。”
几十年后的事,自己可管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