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同气连枝(第2页)
如此倒也罢了,偏偏每样出众,又无论对谁,哪怕对她们小女儿也是极其耐心,没有一丝外头男子低看女子的眼色。
所以见父亲和哥哥皆被王信说服,心里很是自豪。
王信解释了一通,然后又看向薛岩说道:“我要二十门佛郎机,总共才四千八百两,如果让工匠们去仿造,自己仿造出二十门的价格,每门估计要到天价去了,必须是大量长期的需求,仿造才划算。”
薛岩露出诧异的眼神。
这道理只有内行人才懂,原本随口一说,没想到他又懂。
常言隔行如隔山,眼前的王信虽然年轻,却总能令人惊叹,仿佛天下间任何事,他都能说上两句,一个人如何能懂这么多?
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原本已经高看一眼,可每回与这年轻将军接触,往往又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眼前的年轻将军。
压下内心的震撼,薛岩苦笑道:“的确如此,五百杆鸟铳,还有二十门佛郎机,总共报价到了七千三百两,还有各类火药、炮弹、铅子等,零零散散的,总共一万零三百余两,那边也只抹去了个零头。”
“那边可有几千斤的铜炮?”
王信又问道。
“这种大炮是他们船上的舰炮,威力惊人,射程也远。”薛岩叹道:“这大炮至少重两三千斤,不容易移动,恐怕报价也是
惊人。”
“薛家能否提供马匹?”
“将军要驽马没问题,要军马不行,因为马和人一样欺软怕硬,所以军马与民间的马不同,民间养马一两匹,马怕人,不敢不听话,军马却是好些马在一起,要挑出那些能适应军队环境的马,如此很多马的性格不适合当军马,非要大批量的挑选才行。”
京营的马场已经废了。
好多年前被各家侵占,成为了各家上好田地祖产,多少年下来已经分不清,想要拿回来也无从拿起,何况是朝廷的事,自己一个游击将军也管不了。
但是骑兵仍然是宝贵的,京营有骑兵,边军里也有骑兵。
自己当然也要有骑兵。
各有各的道。
朱伟是提督,可以喝其他部的兵血,来打造自己的骑兵,只供应自己的本部,可换个角度想,他本来可以带三万精兵,最后只数千精兵。 别人的做法,自己管不着,也看不上。
三千的精兵,自己做的太过分,朱伟手里也才几千精兵,自己一个游击,实力竟然不比提督差,所以只留下两千,当然是越精锐越好。
最好的战马,最好的火器,再来最好的大炮。
团结一心。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惜困难重重啊。
见王信没说话,以为此人失落,薛岩想到了什么,出主意道:“我们薛家的买卖,原本是大哥负责京城,我负责金陵,后来大哥去世,留下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可北方边关路子还在,如果王将军实在需要,我倒是可以帮忙说和一二。”
这就是四大家的底蕴。
与别人小看薛家不同,王信却知道薛家最宝贵的是什么。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渠道,渠道的建立不是靠钱就可以一日而成,特别是如今的大周消息缓慢,薛家这样规模的渠道,非几代人的成功不可。
既然有了方向,最重要的就是钱。
自己定的军饷,每年要四万两银子上下。
如此高的军饷,因为自己手里有实打实的两千人,而且都是实额军饷,其实自己定的军饷,王信并不是很满意,相对于如今当兵的保障,军饷应该更高些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