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键盘战斗家

第103章 江山

第103章江山

前明太祖皇帝制定了很多详细的管理制度,其中以粮税来区分各府各县,如纳粮十万石以下者为上县、纳粮六万石以下者为中县、纳粮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仙居每年纳粮在六万石以下,三万石以上,属于中县。

位于江南水乡,交通便利。

大户们都跑了,倭寇们也被赶跑了,留下的百姓抹干净眼泪,在王家军这根定海神针的安宁中,各地各乡的人们纷纷开始了自救。

收拾自己自家的房屋,加固的加固,添瓦的添瓦,房屋被烧毁的,一家老小在寒冬腊月里建茅草屋。

天不亮就起来干活,一直干到天黑。

整理农具,清点种粮.为开春后做起了准备。

“这片土地上的韧性,超乎人们的想象。”

王信不得不感叹道。

这种勤劳精神,会在有一天成为许多声音里的批判。

中县的县令是正七品官,上县是从六品,下县是从七品。

正七品的知县,王文耀听到身边将军的感叹,当即赞道:“将军何尝不是未雨绸缪,提前做足准备,在下佩服无比。”

王信揉了揉眉头。

此人一点文官的骨气也没有。

无奈说道:“你放心,说好了不要你们供应军粮,我不会反悔的,没必要天天拿些好话来糊弄我,一天两天的还好,天天听就有点烦了。”

王文耀被戳穿了心思,没有半丝不好意思的神情,反而越发有劲,“老百姓们谁不夸张王家军,都知道将军义薄云天,不如这样,将军再拿出来几百石军粮分给百姓,许多百姓家连种粮也不够。”

自己错了。

此人不是没有文官的骨气,而是和文官一样不要脸。

大军常驻某地,应由当地供应军粮,供应的军粮抵扣当年的税粮,仙居县每年可以纳粮五万石上下,足够王信全军人马三四年的吃喝。

同样也是前朝太祖皇帝制定的税赋。

地方上的税赋,朝廷拿七成,地方自个留三成,所以大周的地方是有钱的,才能建立和维护许多的社学,连平民百姓也大多认得几个字。

只是因为地方养的人越来越多,钱的去处也越来越多,逐年入不敷出,连缴纳朝廷的七成也拖欠起来。

“我已经拿出过两百石,我总共才带来一千余石,加上临府金华供应的几百石军饷,够我大军人马两个半月,如今给了半月口粮仙居县,又过了大半个月,军粮也只够维持一个月的,另外十天是应急之用,已经无多余的粮食。”

如果是别人如此不要脸,自己早就不客气了。

眼前的知县到底也是为了百姓,其实算得上是个好官,虽然有点官迷,可人无完人,所以王信解释的很仔细。

王文耀叹了口气。

也不好意思继续开口。

有问题找上级,可府城都落入倭寇手里,他们

“我也不是不知好赖,非要为难将军,实在是难啊。”王文耀苦恼道:“各地都在求省府,我也差人去杭州见巡抚求赈灾,可不知道何时来能轮到仙居。”

王信思考片刻,提议道:“我书信一封金华府,请求金华府知府支援仙居,以军粮的名义,如此他也有功,不过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不知此人能否同意。”

王文耀大喜,任何法子都值得尝试。

王信也希望能成功。

军粮是底线不能动摇,仙居的现状,的确无法供应大军,需要后方运粮,可要是把希望全部指望给后方,万一不靠谱怎么办。

多少军队是栽在自己人手里。

太久远的事不提,前方罗明的前车之鉴,谁还能记吃不记打

又要对百姓秋毫不犯,又要行军打仗,那就要考验将领的能力了,有的将领不愿意多事,麻烦上头,不如骚扰下头。

有的将领顶着困难去做,宁愿麻烦上头,不愿意骚扰下头。

很多时候,其实是个人的选择。

自己的军队,仗要打,军纪也要保持,那么许多事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就如这军粮的事,如果不是有了许多军粮在手,军队也是人,总不能饿着肚子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