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键盘战斗家

第97章 再入林府(第3页)

林如海叹道,“贾府的确有些老套路,不合时宜了。”

比如送人丫鬟。

林如海瞥了眼王信。

王信不知道林如海心中所想,反而为贾府解释了两句。

说道:“倒也算不上老,其实管用就行,因地制宜罢了,如这扬州府,天下最富裕的地方,民生百业,兴盛昌隆,文化发达,连市井贩夫走卒也能看上几篇白话小说,说上几个故事,新学进步,提倡男女平等,皆有资格入道学,甚至有更耸人耳目的言语。

而那倭寇,我听闻倭寇本土还有丢弃老人之习俗,老人年过五十就要自杀,或者进入深山自生自灭,百姓一生连白米饭都难吃上一口,对他们而言,白米饭已经是人间美味,因吃不饱以至于百姓人人矮小如倭,其民更谈不上读书认字,不通文墨礼节,与禽兽无异。

偏倭寇大多剑术超绝,弓术狠准,甚至做到空手入箭矢的地步,其做派,又何尝不是我国春秋之风,勋贵世家之部曲奴仆也。

反观江南,人人读书识字,以读书为荣,以勤劳为重,男耕女织,家家安康,求学之风盛行,一场讲读更有上万读书人相聚的盛举。

民不畏官,官不畏朝,大谈仁义道德,人人似君子,其现状却是倭寇横行江南,几人乃至十几倭寇横行县城,数万百姓皆惧之。”

听完王信的长篇大论,林如海安静了片刻。

有些不明白王信的态度。

到底是否定勋贵呢,还是支持勋贵呢。

林如海问道:“你对贾府不反感,只是反感贾府对你的态度。”

“小子对谁也不反感,小子其实只是普通人,与扬州内外的百姓一样的心思,只不过看得更长远些,所以才有些忧虑罢了。”

林如海摇了摇头。

倭寇只是小患,这小子年纪轻轻,倒是会杞人忧天,交代道:“打完了仗,找机会留下来,应天营那边,我请贾雨村出面帮忙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

林如海三言两语做出决定。

免得眼前的小子胡思乱想,以前让他好好读书可以做官,他又不去。

王信十分满意。

看看。

林如海他没毛病。

大周承袭明制,军队行军沿途各县供应补给,在宋明以前,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武官地位不低,上头有勋贵做主,敢杀失职的文官。

所以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脑袋,没有官员不敢不凑齐,想尽了一切办法都要保障军队供给。

宋明这样做其实不行了。

因为军队开始讲规矩,尊重法律条文,官员都难以名正言顺的杀百姓,武将更不可能杀文官,不再以打胜仗为一切。

那么地方官员和大户为了自己的利益,并不愿意向大军供应补给,缺斤少两是常事。

本质上就是武官压不住文官。

武官压住文官的代价很大,没有人愿意接受,武官自己也不愿意。

那么自己怎么办呢。

当然是找林如海。

有了东军提督的条子,沿途各县补给军队,自己也能找林如海开口,这位大周的财神爷,解决自己的军需问题岂不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