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命运的抉择(第2页)
把事情定性在私人上头。
朱胜功毫不犹豫的对里间说道,“去一个人,带张灿过来,告诉祝桢,此事了了。”
里间走出了一个文人,向二人行了行礼,然后离开屋子。
王信目瞪口呆。
这朱胜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点看不懂啊。
这么大的麻烦,他轻飘飘的解决,等于把人情做实了,自己欠了他一个大人情。
朱胜功没有在乎王信想什么。
大咧咧的说道:“不过你也得好生交代那位张灿,太没有规矩,嘴上没有把门的,不但容易自己掉脑袋,还容易牵扯别人。”
这话没错。
张灿今天走出去,是自己的原因,如果张灿以后犯了大罪,牵连起来,自己也没得跑,多少跟着受点罪。
这就是官场上为什么只愿意锦上添,不愿意雪中送炭。
因为雪中送炭,容易跟着冻死。
说实话,不是昨天下午张灿的那通话,自己也不会这么出力,没办法,自己就是心善啊,这毛病哪天得改改,明明来京营是躺平的。
“朱舍人的恩情,在下会让张灿千总来亲自道谢。”
王信小心的开口。
“不用。”
“我不见他。”
朱胜功盯着王信,仿佛看美女。
王信警铃大作。
这家伙不会有龙阳之好吧。
那可别怪自己翻脸。
王信脸色沉了下来。
朱胜功不明白王信为何有些不开心,好奇的问道,“我这几天听到了一些消息,还有关于王都司的丰功伟绩,以一千五百人全灭两千倭寇,自身只亡三人,今日请教,这件事竟然是真的”
“难道是假的”
王信松了一口气,没有麻烦最好,自己不怕麻烦,可也讨厌麻烦,原来是因为自己剿倭的事情,于是开口反问。
朱胜功追问,“真不是谎报”
捷报谁都有。
败仗都能写成捷报。
比如匈奴入寇,等匈奴劫掠完了退出关外,官员们就能写出捷报,说自己守城有功,将领也写捷报,说自己杀退了倭寇。
至于朝廷信不信
那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所以到底属于好事坏事,也不过是上头的一句话而已。
朱胜功知道王信。
二十出头,很年轻,关系很深,胆子极大。
杀敌两千,自身才死了三个兵。
捷报敢写成这样,说明这小子不懂事。
浮躁。
朱胜功最初是这么想的。
“军报所言非虚,应天府亦曾派人查验首级,确有两千倭寇之首。”王信老老实实解释,反正就是那样。
朱胜功笑道。
“我前些日子与人吃酒,酒席间听贾琏谈及王都司,初时尚以为乃夸大之词,未想冯紫英也证明是真的,所以才一直好奇,想要见你,今日碰巧得知你来衙门,所以才请了你一见。”
明白了。
原来如此。
“倭寇虽然凶狠,实则底子很薄,如果不是东南承平日久,各地没有修建城墙,并没有倭寇逞凶的机会。”王信没有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