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有没有兴趣当歌手?(第2页)
尽管你我是陌生人丶是过路人
但彼此还是感觉到了对方的
一个眼神丶一个心跳
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
好像是一场梦境,命中注定。”
这一段,让刘诗语感觉到了一种轻描淡写却浓到骨子里的浪漫。
再接着,又是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副歌。不过这首歌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除了主歌+副歌重复两遍之外,还有一个部分,便是“桥段”。
桥段很短,只有一段: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丶难道是天意?
接着,便再接那段经典副歌。
刘诗语越听越沉迷其中,内心也被这首歌所感动。
待陈程一曲唱完,她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半分钟之后,有些热泪盈眶的刘诗语忍不住问陈程:“这首歌你是写给谁的啊?写得真是太好了!”
陈程笑道:“干嘛写首歌就一定要是写给谁的,就不能是自己写着玩吗?”
刘诗语不信,认真道:“写歌难道不应该是触景生情丶睹物思人丶触景而发吗?”
“当然不是。”
陈程笑道:“那你想,那些歌曲创作者,有的歌写失恋,有的歌写出轨,有的歌写被出轨,还有的歌写偷情,难道都是亲身经历吗?”
刘诗语认真道:“我试着写歌的时候,就是一直代入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感受……”
陈程一针见血的说:“所以你写的歌你自己都不满意,如果你只能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歌,那创作面也太狭窄了。”
刘诗语满脸茫然:“是吗?”
“是啊。”
陈程点头说:“人家真正的商业创作者,在写歌的时候想的从来不是自己丶是市场,是想着我写一首什麽样的歌,能让那帮傻子跟着我哭丶跟着我笑丶跟着我唱丶被我牵着鼻子走,然后花钱买我的专辑丶花钱看我的演唱会丶让我赚更多的钱。”
刘诗语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感叹道:“你说得对,看来我确实不适合写歌。”
随后,她稍稍平定心神,看着陈程感叹道:“对了,这首歌你要是不发出来,实在是损失太大了。”
说着,她向陈程道出自己的分析:“《孤独患者》那首歌,立意很高丶曲调结构也很严谨,甚至可以说很高级,不过我个人感觉,对听众的阅历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演唱难度比较大,所以不太适合传唱。”
“可这首《我的歌声里》就不一样了,它的曲调丶歌词丶立意虽然没有《孤独患者》那麽曲高和寡,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它很适合大众演唱,朗朗上口,所以一旦发表出来,传唱度一定会非常高,甚至有可能火遍大江南北。”
陈程有些惊讶于她的眼光独到,这两首歌上辈子的实际情况,几乎与她判断的一模一样。
《孤独患者》艺术成分更高,更能引人共鸣,甚至得了香港十大金曲奖,但网络播放量相比《我的歌声里》还是要差上不少。
后者的全网播放量至少在五十亿次以上,是前者的一倍还要多。
除此之外,后者还有无数个翻唱版本,其中有几个特别火的翻唱,加起来的播放量也在十亿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