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沐恩(第2页)
顾怀负手看着廊外:“你会这样问,就证明你对孤提出的迁都没有任何信心,只有觉得迁都绝不可能成功,才会害怕天子再次离京,对么?”
“老奴只是觉得”
见他涨红了脸想要说点什么以免自己动怒,顾怀摇了摇头:“无妨,明眼人都看得明白,朝中官员大多出自南方,他们的家在这里,他们的跟在这里,怎么会愿意千里迢迢去到幽燕呢?再说幽燕和汴京一比,繁华程度差了十万八千里,有好地方不待,谁愿意到那苦寒之地去定居。”
“那王爷您还”
“对于这些孤可以理解,但并不打算听,”顾怀说,“这世间的事从来都不是只看一时舒坦与否,如果只在乎日子过得舒不舒服,孤现在退下来和他们一起在京城养老不好?一个藩王爵位够孤吃到大魏灭国了,何苦跑去和辽人死磕?孤既然要提迁都,必然是经过重重考量,北伐的胜机只会存在于这短短的几年内,如果不迁都以全大势,大魏灭国是注定的事情,到时候他们还想在汴京享福?去苏杭还差不多--不对,也许根本不用那一步,直接快进到集体跳海。”
他转过头:“如果迁都,你也是要去北平的,你愿意么?孤要听实话。”
沐恩沉默片刻,握紧拂尘:“老奴只是个宦官,宦官从来都要会察言观色,对答应主子心意,可王爷您想听真话,那么哪怕会惹王爷您生怒,奴才也只能说,不愿意。”
他看向外面的雪景,轻叹一声:“老奴十四岁净身入宫,在宫城里呆了四十来年了,看过一场又一场这样的雪,北方那么远,那里新建起来的宫城会有这样的梅花吗?是不是也有一条像汴河一样的水,可以让宫里的小太监趁着出宫采购跑到桥上看行船?”
顾怀静静地听着,并没有什么怒意。
“这个时代这个局势,总是要做一些艰难的选择,”他说,“许多人不想背井离乡,但许多人也不想死在远离家乡的战场上,孤在宫外那些人眼里自然是逼他们北上的恶人,但这样的角色孤已经习惯了,只要能让大魏赢下这场国战,史书上再添两笔,也无所谓。”
“但若是所有人都不同意,王爷您要怎么办?以老奴对您的了解,您回到京城提出这件事,绝对不会只是想要试一试那些腐儒的反应。”
“眼下消息才刚放出去,起码民间的反响就还没听到,再看看吧,”顾怀说,“你得到了你想要的答案,还有什么想问的么?”
“没有了,”沐恩微微躬身行礼,起身后又说道,“但太皇太后想要见您。”
“太皇太后?”顾怀眉头微蹙,“为什么?”
“老奴也不知道。”
顾怀想起曾见过几次的赵轩的母亲的模样,那是个很典型的大家族出身的女子,聪慧,知进退,赵轩争皇位的时候她会帮,但绝不会把整个家族都压上,后来赵轩登基后,她也极聪明地以太后身份安居后宫,从来没有干涉过朝政。
一直到赵轩驾崩,太子即将继位,百官要把她从慈宁宫赶出去,让另一个女人成为太后,她的天便塌了,要不是有顾怀和杨溥撑着朝堂,等待她的命运还不知道会是什么。
好在太后之位终究是保住了,而且在一年之后的今日,变成了太皇太后。
这样聪明本分的女人,为什么突然要见自己?
按道理来说他与赵轩是朋友,赵轩的母亲,自然也该尊敬,但一时本分不意味着永远本分,眼下大魏这个格局,文官集团抱团对抗北境军镇,要是再出来个想趁着天子年幼临朝的太后,那可真就是乱了套了。
“不见!”顾怀斩钉截铁,“就说孤身为外臣,不好直入后宫,改日再上奏请谒太后。”
不管她是什么心思,先给她浇灭了再说,只要他顾怀和杨溥还在朝堂一日,就不可能让太子的母妃入主后宫,成为监国的太皇太后,她有什么好担心的?若是真想在这个时候浑水摸鱼垂帘听政,那不见就更对了。
沐恩点头应下,倒也不觉得一个藩王敢这么拂太皇太后的脸面有什么不对,他驻足目送顾怀走向内阁,但顾怀没走出去几步,却又突然停住,没有转身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