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风华东有扶苏

第五百九十一章 前奏(第2页)




    三条战线,断掉辽国在草原外的所有生机,从当初北平初定的第一场阅军里,许多人都或多或少猜到了顾怀的打算,也不是没有人反对过,毕竟三线北伐对于国力还不如接连失利的辽国的魏国来说,实在太过吃力--然而顾怀却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计划,从收复幽燕后他站在长城上朝北瞥去的那一眼开始,他就决定要一战断掉辽国所有翻盘的希望。



    天下太大,事情太多,拖个几十年,就算把辽国逼回草原又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辽国的存在实实在在威胁到了魏国的存续,如果不是游牧民族如同虎狼的本质让魏国不得不抽调大部分兵力、绝大多数精力用来防范,这个天下有太多比一场决定两国命运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



    卢何深深地看了顾怀一眼:“依老夫对你的了解,哪怕辽国已经先有了动作,哪怕辽国明显做好了准备,你也不会改变当初定下的战略?”



    顾怀沉默下来。



    许久之后,他才轻声说:“为什么要改变?”



    “或许先攻已经力竭的西京道才是更好的选择,断掉辽国与西域的联系,再徐徐图之,辽国上京道,不是那么好攻的,更何况你还要进逼草原。”



    “局面确实不乐观,三线进攻,就意味着原本能全部压上的兵力需要分成三部分,”顾怀说,“胜算的确会比原来更低,风险只会比原来更大,但换个思路想一想,几年之前,有人能想到魏国可以在数年之内就积攒起国力,掀起一场注定留在青史上的北伐么?”



    卢何摇了摇头:“大概是想不到的。”



    “所以也没人能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会是什么。”



    “我只是觉得你太急了一些。”



    “为了达成今天这个局面,已经死了很多人,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在宫殿里咳血的,在前线倒下的,死了那么多人才把辽国逼到不得不与魏国拼死一战的地步,我害怕一旦慢下来,会有很多人忘了那些为此死去的人,”顾怀收起那份军情,“情绪这个东西只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国仇家恨是可以淡忘的,大魏的确是在变得越来越好,北境也越来越好,但我总担心,再过几年,府衙里现在可以为民请命公正廉洁的官员会抱成团尸位素餐,军旅中可以为了一寸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汉子们只想领着军饷混日子,所有人都认为一切是应得的,而忘了到底是牺牲了什么才有了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