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妄议(第2页)
没办法了,硬撑吧,拼死拼活地干活,保证蜀地和江南对北境的物资供应,保证西夏与辽国西京道的战事就算不顺也至少不能输,保证朝堂百官对于顾怀的讨伐只局限于嘴上--鬼知道他这一年来过得有多艰难,一直鄙夷死去的张怀仁是个勤勤恳恳的缝补匠结果没过几年全应在了自己身上。
然而现在顾怀带着天子回来了。
这场原本就愈演愈烈的对立在这一刻到达了顶峰。
看看场间的这一幕吧,天子焚香祭拜,无数道目光投注在他身上,那里面有热忱,有思索,有期盼,更有毫不掩饰的快意与贪婪,将一把足以要自己性命的刀送到了充满恨意的人手上,顾怀啊顾怀。
你到底想干嘛?
......
“我想做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值房里,顾怀吹了吹茶壶飘上来的热气,微抿一口还带着数年前春日气息的茶水,看着对面的萧平笑道:“也许很多人都能猜到,只是他们不敢往那方面想。”
这几年活得越来越像个影子的萧平坐得很端正,就像当年顾怀在国子监里第一次见他时那样,听见顾怀的话,他那总是平静得有些漠然的脸上浮现些许思索,然后说道:
“如果根据锦衣卫这一年来拟定的名单,真的杀光,会很麻烦。”
“仅仅只是麻烦?”顾怀放下茶杯,“这还真有些出乎我的预料。”
“因为从本质上说,就算翻遍史书,也很难找到像您如今一样的例子,”萧平说,“北境自然不用多说,但连西北西南以及江南的大多军队都掌握在您手上,那么没了刀的他们,就只是一批孱弱的文官。”
“不要把我描述得像是一个怪物一样,能走到这一步,只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在史书上更找不到例子的朋友兼皇帝。”
“有这份能力却没有成为新帝,您或许比怪物更可怕。”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个时代权力的来源是暴力,”顾怀平静道,“如今倒回去看,不得不佩服赵轩埋的这些伏笔,当初他让我去西北西南,我还嫌有些麻烦,可谁能想到,他居然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所以选择把刀递到我的手上。”
“人们都说人之将死,做事的风格便会变得偏执,或许先帝的确想到了这一天,更想到了您面对的境地。”
顾怀放下茶杯,看向窗外的宫城,微不可见地叹了口气:“或许吧,他的确比我以为的要更了解我,但如果可以,我的确不想走到这一步,以前老头总教我,妥协才是政治的艺术,换做其他人,肯定会尝试着与朝堂百官和解,争取更多支持,在平衡北境与南方的矛盾下继续北伐...可那不是我。”
他转向萧平:“很多人在走上仕途后就会慢慢变成政治人物,忘掉一开始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可我不会,我看到过北境最精壮的男儿死在前线的土地上,看到过无数百姓春耕夏种,却在冬天里吃不饱饭,我也看到过无数流民流离失所,倒在路边,我害怕一旦我产生任何和他们妥协的念头,从此之后北伐就会变得遥遥无期,所以就算要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我也要提着刀把这件事做完。”
“可这件事会让您的声名跌落到谷底,”萧平的话语没有什么温度,“文人志士会声讨您,世家大族视您如洪水猛兽,朝堂中不会再有人试图与您站在一起,连天子也会在很多年后回想起这些流血的日子。”
“您在试图挑战整个文官集团,而这件事情一旦开始,就再也没办法回头了,就算您为了大魏鞠躬尽瘁,史书也不会给您一个中肯的评价--因为笔终究是在他们手里。”他说。
“当初黄巢在长安提剑砍了三天三夜,终于为寒门士子砍出了一条鱼跃龙门的路,然而后世的史书却说他只是个发了疯的食人魔,”顾怀说,“我当然知道这些事情会在史书上留下一抹难看的痕迹,但我无所谓,到了如今我无比庆幸当初让勾栏办了个报纸,起码笔不会只掌握在他们手里。”
不算空荡的房间里,沉默持续了很久,依旧是书生打扮的萧平眉头缓缓松开,轻轻颔首:“锦衣卫会做好准备。”
“过了这一遭,你也会真正成为我的影子,以及后世人人唾弃的酷吏屠夫了,不会后悔么?”
“不会。”
“为什么?”
“虽然这两年已经习惯了黑暗,但当初在黑暗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其实很害怕,”萧平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我家里世代务农,那个小山村里很难走出一个读书人,而父老乡亲都觉得我一定能光宗耀祖,我带着这样的期盼走到了京城,却在秋闱的前夕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变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