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豆腐厂(第3页)

 娘家黑河村也是因为靠近黑河的源头而得名!

 用黑河水做的豆腐确实独具一格,但是没有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工厂,也就没有走出去机会。

 毕竟豆腐价格便宜,长途运输以及其特殊的质地,代价太大,个体户不会冒这险把生意做到外地。

 王老板吃了这个豆腐,那真是印象深刻。

 刘凯歌应该做了不少工作,因为王老板是外地人,不知道他怎么说服镇上其他老古董。

 具体的过程柳桥不得而知,只是最后以两万元的价格把豆腐厂卖给了这个人!以前他们是坚决不同意外地人接手豆腐厂。

 刘凯歌签了某种担责协议?或者血书?柳桥天马行空的想。总之豆腐厂这个血泪史翻篇了。

 后来这人从外面买了不少机器,有打浆机磨豆子用,还有烘干机,豆腐压榨机,切块机等等,有一种可以抽掉袋子里面的空气,便于长期保存的,柳桥见过但是叫不上名字。

 用机器代替了大量人工,成本小而且效率高。并且之前豆腐厂只卖豆腐,不知道还可以进行烘烤,卖豆腐干。

 豆腐干要比豆腐保存的时间长一些,由于失水变硬的缘故能承受一定程度的挤压和长途运输。

 比豆腐的销售市场要广阔的多,这个王老板因为自己独特的眼光和大胆的尝试挣了不少钱。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永安镇的经济。

 李秀云从桂花婶子那知道了这事,硬是缠着村长刘满仓要在豆腐厂给柳桥安排个活。

 刘满仓被李秀云折腾的实在没办法,就找了刘凯歌,在豆腐厂给柳桥找了个活计。

 柳桥在里面干了一年多,对整个流程很熟悉。

 刘凯歌也因为这一举措和几年来对永安镇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于一年以后调任到广平县当了副县长。

 成为广平县历史上最年轻的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