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师传(第2页)

 老孙:(耐心地解释)如果是体内有热而患消瘅病的,就适宜用寒凉的治疗方法;属于寒邪在体内的病症,就适宜用温热的治疗方法。胃中有热,食物消化快,人会心慌、容易饥饿,肚脐以上皮肤发热;肠中有热,大便像糜粥一样色黄,肚脐以下皮肤发凉。胃中有寒,会腹胀;肠中有寒,会肠鸣、泄泻。胃寒肠热,会腹胀且泄泻;胃热肠寒,会很快感到饥饿,小腹部疼痛胀满。

 小岳:(感叹道)这中医可真复杂,不过太有意思了。那黄帝还有问题吗?

 老孙:(笑着说)当然有了。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

 小岳:(皱着眉头)这问题可有点长,啥意思啊?

 老孙:(解释道)黄帝是说,胃喜欢喝冷饮,肠喜欢喝热饮,两者相互矛盾,怎样才能使病人舒适呢?还有那些王公贵族,骄纵任性,放纵欲望,轻视别人,又没有办法禁止他们的不良行为,禁止他们就会违背他们的意愿,顺从他们就会加重他们的病情,怎样才能使他们舒适呢?治疗时应先从哪里着手呢?

 小岳:(挠挠头)这还真是个难题,那岐伯怎么解决的?

 老孙:(模仿岐伯,自信地说)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小岳:(思考片刻)是不是说,人都怕死,把疾病危害告诉他们,把治疗好处讲给他们,引导他们做有利病情的事,开导他们,解除痛苦,就算不讲道理的人也会听?

 老孙:(高兴地拍了下小岳的肩膀)对喽,你这悟性还挺高。就是这个意思。

 趣说《灵枢·师传》(下)

 角色

 1. 逗哏:小岳,幽默风趣,对中医知识充满好奇,喜欢刨根问底。

 2. 捧哏:老孙,知识渊博,对《黄帝内经》颇有研究,耐心解答小岳的问题。

 正文

 小岳:(满脸笑容,接上回的话题)上回咱说到岐伯告诉黄帝怎么开导病人,那黄帝接着又问啥了?

 老孙:(清了清嗓子)黄帝曰:“治之奈何?”

 小岳:(抢答)这我知道,肯定是问具体怎么治疗。

 老孙:(笑着点头)对喽,你这反应还挺快。那你猜猜岐伯怎么回答的?

 小岳:(挠挠头,想了想)这我可猜不着,你快告诉我吧。

 老孙:(模仿岐伯的语气,一本正经地说)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小岳:(疑惑地看着老孙)这标和本是啥意思啊?怎么春夏和秋冬还不一样呢?

 老孙:(耐心地解释)这标呢,就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本呢,就是疾病的根本原因。春夏的时候,阳气往外发散,人体的正气也在体表,所以先治疗外在的症状,后治疗内在的病因;秋冬的时候,阳气往里收敛,人体的正气也在体内,所以先治疗内在的病因,后治疗外在的症状。

 小岳:(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这中医还讲究顺应季节治病,真是太神奇了。那黄帝还有别的问题吗?

 老孙:(笑着说)有啊。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

 小岳:(皱着眉头)这又是什么意思啊?

 老孙:(解释道)就是说对于那种性情与病情相矛盾的情况,应当如何措置才合适呢?比如说病人不喜欢吃药,但又必须吃药才能治好病,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小岳:(好奇地问)那岐伯怎么说?

 老孙:(模仿岐伯)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凄,暑无汗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小岳:(无奈地摆摆手)这说的太复杂了,我又听不懂了。

 老孙:(笑着说)简单来说,就是要让病人调整饮食起居,顺应天气变化。天冷的时候,别冻着;天热的时候,别热得出汗。饮食也别太凉或太热,要适中。这样人的正气就能固守,邪气就不会侵害人体。

 小岳:(点点头)嗯,这确实有道理。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不注意这些,才容易生病。那黄帝还问了什么?

 老孙:(继续模仿黄帝的语气)黄帝曰:“《本藏》以身形肢节?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