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无人机抵达,新战术

每天一万字,五章奉上,大家多给点鼓励,点点催更也好,狂更生病了t.t


 ……


 \"1个月?\"老刘惊呼,\"太乐观了吧?就算是北极熊,研发一款新型战机也要几年时间啊!\"


 李明远摇摇头:


 \"常规思路确实如此,但我们有两个优势:第一,设计图已经非常完善,省去了大量试错时间;


 第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简化部分次要系统,将所有精力集中在核心技术上。\"


 他拿起wp-5发动机的图纸:


 \"比如这个发动机,我们可以先搁置最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半机械半电子的混合控制方式;


 再比如航电系统,可以先使用简化版雷达,只保留基本的搜索功能。


 这样一来,虽然性能会有所降低,但能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工程师们听得连连点头,李明远的思路确实严谨而实际。


 \"对了,\"李明远又补充道,\"还有一点很重要。歼-6虽然战斗性能出色,但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技术积累。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能够掌握喷气式发动机、超音速气动设计、航电系统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为未来更先进的武器系统打下基础。\"


 这番话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


 作为工程师,他们都明白技术积累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一两件先进武器,而是靠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业体系的完善。


 李明远最后拿起一张图纸,那是歼-6的三视图。


 流线型的机身,锐利的后掠翼,双垂尾设计,整个战机看起来既优雅又充满威慑力。


 \"好了,时间宝贵,\"李明远拍拍手,\"现在我们分组行动。老刘,你带领发动机组,全力攻关wp-5;张工,你负责机身结构;王工,航电系统交给你;小赵,你组织材料采购和工艺研究...\"


 他一一分配任务,每个人都领到了具体的图纸和目标。


 当所有人离开实验室,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时,李明远终于松了口气,瘫坐在椅子上。


 ...


 三天后,太阳国前线。


 \"妈了个巴子的,这就是李明远那小子说的'新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