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三次公演 12.0(第2页)
谢青玉的舞姿潇洒中带着苍凉,发带划出的弧线仿佛在书写末路贵族的挽歌。
每一个转身都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优雅,却又透露出几分英雄末路的悲壮。
红衣翻飞间,尤今朝踏着唢呐的悲鸣登场。精致的戏妆掩不住眼中哀愁,胭脂勾勒的眼尾似泣血残阳。
他的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在诉说梨园子弟的无奈与辛酸。
(胭脂画皮,台上唱罢《芙蓉枝》
座下王孙笑掷金,哪管曲外烽火惊
忽一夜,乱兵踏破梨园梦
——原来戏中人,本是看戏命)
水袖抛洒如血雨纷飞,梨园春色在投影中化作断壁残垣。
当唢呐声戛然而止,急促的鼓点接踵而至,将舞台氛围推向另一个高潮。
周昱安披着褴褛青衫踉跄而出,凌乱散发间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二胡呜咽声中,沙哑的嗓音字字泣血:
(寒窗十年,换得半纸贬官令
醉写檄文,墨未干已成朝廷病
刑场逢故人)
谢青玉的背影出现在舞台另一端,嗓音中带着戏谑又仿若隐含几分苍凉:
——笑问“可悔当初锋太利?”
周昱安头也未回背身挥袖,动作决绝不留一丝余地:
“只恨笔,不如剑快意!”
舞台骤静,唯余风声,谢青玉和几位已出场的人物面对着观众。
另外两位未出场的只是背对着观众,季舒然更是在光圈之外。
六人随着风声、鼓点忘情舞动,仿佛在燃烧殆尽最后的生命。
背景的火焰熊熊燃烧,此舞凄美。
而直到此刻观众们才发现,所有人长袍下都是赤着脚的。
就这么赤足踏过“火海”的画面令观众震撼到喘不过气来,那跃动的火光仿佛真的在灼烧舞者的足底。
直到唢呐与战鼓齐鸣,所有压抑的情绪终于轰然爆发:
(浮生浪!浪里谁掌舵?
戏子泪,文人笔,侠客刀,将军魄
朱门骨,终作了乱世烽烟烬
——史书外,几人记得姓和名?)
灯光如泼墨般绚烂绽放,五人围成圆阵高歌。
穹顶的光影变幻出万千气象,似有无数亡魂在墨色中浮沉。
这一刻,整个舞台仿佛化作一幅流动的史诗画卷。
而此时,黄珂才负剑而出,青衫被“血迹”染成玄色。
琵琶弦响如剑鸣,铮铮之音令人心悸:
(青衫负剑,曾斩不平事
救过胭脂泪,葬过无名尸
末路遇伏时,忽听旧戏词
——原来人间路,到底无侠字)
断剑坠地的回响未绝,范牛牛已披甲登场。
铁甲碰撞声混着浑厚歌声,每一个踏步都仿佛能震动舞台:
(铁甲浴血,三十载守孤城
凯旋日,君王赐酒带温存
饮罢才知毒,笑掷黄金印
“忠与叛?不过史官两笔分!”)
琉璃盏碎,灯光依次熄灭。五人念白如杜鹃啼血,声声泣泪:
“再唱一曲……台下已无看客”
“再写一字……狱中无纸墨”
“再挥一剑……江湖早死了”
最后两道身影在黑暗中相视而笑,那笑容中包含着太多复杂的情绪:
“再赌一局……江山为注,你我皆输!”
万籁俱寂,唯余谢青玉耳畔的翡翠耳铛在镜头特写下泛着幽光。
古筝单音如更漏,箫声渐行渐远,仿佛在诉说着未完的故事。
突然,谢青玉轻轻一跃腾空而起,修长的身躯在空中如白鹤亮翅,身体伸展到极致,仿佛要冲破空间的束缚。
在观众席此起彼伏的气声中,落地瞬间,他顺势下腰,腰身后折如满弓,双手触地,旋即扫腿回旋,身体柔韧性令人惊叹。
紧接着其他成员和对角的季舒然呈现聚拢的趋势,将舞台的气氛推向了顶点:
(浮生五相,终归一捧沙
戏台坍,朱门塌,侠骨朽,笔墨哑
唯剩唢呐声,撕破黄昏纱
——问苍天,可借轮回答?)
舞台上的灯光愈来愈暗,愈来愈暗……最后只余下一盏孤灯照向唢呐手。
曲目落罢,谢青玉退场,谪仙归尘,但他的银白发带翩然飘散,掉落舞台。
当黑暗完全降临,季舒然的身影才悄然浮现。
她拾起谢青玉遗落的银白发带,指尖不知何时渗出的血珠将白绫染出凄艳的痕迹,那抹红色在素白的绸缎上格外刺目。
“原来…我也是戏中人呐……”
这声轻叹散入黑暗,宛如水墨画卷最后的留白,留下观众们依旧沉浸在这精彩的表演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