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黄河入海口和海鲜大宴

占堂要留下几人吃午饭,云平执意要走,说好了要带同学去黄河入海口见识一下的。文汇还没见过黄河入海口的黄蓝碰撞、泾渭分明呢。

 占堂看几人有汽车,也有大人跟着,就没有强行挽留。而是写了一个纸条交给云平,纸上赫然写着“黄河大饭店”,还有个电话号码和地址。

 占堂嘱咐:“这是我干儿子开的饭店,做得一手地道海鲜,离黄河入海口不远,可以先去这里吃饭,下午再去看景,我已经打电话安排好了,那边已经备上海鲜,一定要去啊。”

 云平答应着,没有跟二大爷客气。

 车子行驶在大路上,空气中已经隐隐有了海的气息,清冽的,咸咸的。

 文汇抽抽鼻子:“什么味道,你们有没有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

 云平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什么味道?这是大海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黄河入海口在渤海和莱州湾交汇处,是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这里,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里河海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河流三角洲景观,但要想看黄蓝交汇的奇观,特别看天气,风一大游船就出不了海。好在这几天海上无风,大概率是能看到河海相交处泾渭分明的奇观的。

 “姐姐,你看,鸟!鸟!鸟!”连莲兴奋地大叫。

 海风海味扑面而来的同时,广阔的视野中出现越来越多鸟儿的身影。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入海口处,这里是鸟类的天堂,有鸟类356种,其中,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还有大量的鱼类、甲壳类、浮游生物等,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

 一路走来,好多叫不上名字的鸟儿在空中、海上盘旋鸣叫,似是在欢迎归家的游子。

 连莲不知道那是什么鸟,车上也没有人能分辨出来,但没有关系,知道这是家乡自由自在的鸟儿就行了,大家兴奋地看着鸟儿,真切地感受到了回家的感觉。

 快到中午饭点了,大家决定先去吃饭,下午再去游船、泥滩捉蟹。

 照着占堂二爷给的地址,刘哥开着车,在大片大片像镜面一样的盐田间、堤坝上,左拐右拐,就到了。

 来时一直担心找不到地方,毕竟路上连个问路的都没有,云洁很是佩服刘哥,不愧是专业司机,这个年代也没有导航,只有一个地址,就能在这茫茫旷野中——真的就是茫茫旷野中,仅凭着绝对的方向感,找到传说中的“黄河大饭店”。

 到站了,大家跳下车来,活动活动坐僵了的身体。

 眼前一排老式平房,看起来刚刚精心收拾过,墙体下段粉刷的白色,上段刷的军绿色,匾额是鲜红的老式油漆大字“黄河大饭店”。

 字体是简朴古拙的,颜色是热情激昂的。整个饭店焕发着一种出乎意料的和谐的精神头。

 “黄河大饭店!”文汇轻轻念道。

 旷野中伫立的这一排房屋,重新刷新了邓文汇对“黄河”和“大饭店”的认知。

 听到车声,饭店里钻出来一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你们是云平云洁吧!干爸给我打电话了!”

 云平迎上去,小伙子热情地摇着云平的手:“我比你们都大,叫我涛哥就行!”

 涛哥把几人带进饭店,饭店就几间房子,布局不像饭店,倒像是住家。中间是不大的堂屋,两边是包间。

 大家在一张巨大的桌子前坐下,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几个粗犷的小咸菜,一看就是自家腌制的:整个整个的辣椒,大片大片的萝卜咸菜,红是红,绿是绿的朝天椒。

 看着这些辣椒,不知别人啥感觉,反正云洁的口中已经开始分泌唾液了。

 涛哥很激动,一面招呼大家,一面开始上菜。

 饭店面积不大,人却不少,堂屋和包间都有客人,像是一个旅行团,已经吃得差不多,准备离席了。

 涛哥麻利地结算完账目,又来到云平身边:“干爸一打来电话,我就把海鲜给你们留出来了,你们慢慢吃,我这边也快结束了,吃完饭我陪你们去坐船看海,去泥滩捉小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