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纪录片要上映(第3页)

 老何摇了摇头:“他不会生你的气,他会生自己的气,做了二十多年的不如你做了几年,应该会感慨,努力干不过天赋吧”。

 白夜突然问道:“戏剧节是什么时候啊,有时间我也去玩玩,听说全世界各大知名剧团都会来啊”。

 老何点了点头:“对,不过主要是新人新剧,有很多有才华的年轻导演,年轻话剧人参加”。

 白夜问道:“有一些老人他们的演技够了,为什么不去拍电视剧啊,为什么一直演话剧啊”

 上辈子看过《戏剧新生活》,搞不懂那种坚持或者坚守,有的人穷的要死还在坚持搞话剧。为什么不去影视行业赚钱啊,人艺的那些老艺术家也不拒绝影视啊。难道赚钱不才是硬道理嘛。他们去影视行业演十八线配角也比话剧赚的多的多的多。

 老何沉默了一会:“热爱吧”。

 老何放下炒饭:"话剧是演员的修行场。"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影视剧可以ng二十次,话剧只有一次机会——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纯粹感,会上瘾。"

 白夜夹了块萝卜:"可收入差太多了吧?有的演员连房租都交不起..."

 "你看李雪建老师,"老何突然打断,"他拍完《水浒》最红的时候,每年仍要回人艺演话剧。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老何模仿李雪建沙哑的嗓音,"‘影视是给别人看的,话剧是给自己演的。’"

 白夜若有所思:"所以那些坚持的人,是把话剧当‘精神刚需’了?"

 "不止。"老何拿出手机划到一张乌镇戏剧节节目单,"你看这个波兰剧团,他们演《李尔王》的男主是剑桥博士,白天在投行上班。"他指着演员表,"还有这个日本剧团,全员兼职送外卖。"

 白夜瞪大眼睛:"图什么啊?"

 "图谢幕时那三分钟。"老何眼神突然亮起来,"当全场起立鼓掌,当你清楚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那种活着的感觉,多少钱都买不来。"

 白夜给老何续上茶:"您这么一说,今年十月我倒想去乌镇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