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信托商店(第2页)
二人走到墙角一边,
瘦高男子拿出九十五块钱递给易卫东。
确认无误后,易卫东转身走进了信托商店。
这家店的商品种类要比供销社齐全许多。
无论是锅碗瓢盆、床单被褥之类的日用家居品,
还是各类工业制品以及三转一响和照相机之类的东西,这儿样样都有。
易卫东注意到那些与自己出售的自行车品相相似的车辆仅卖一百一十元,
相比之下,自己卖出的价格还算是合算的。
店内一条过道通向后部,
易卫东一路过去,也没有人拦阻。
他发现后面的房间里满是各式各样的家具。
不管是红木的、紫檀的,还是鸡翅木制成的家具,都堆积得满满当当。
其中一张紫檀材质的八仙桌竟然标价仅为三元钱,
简直称得上极其廉价。
然而易卫东对此并没有购买的兴趣,
他考虑到当前是1965年,
如果往后十年到动乱结束时,社会上价格始终未曾变动。
因为到了1966年之后,
政府就冻结了市面上的价格水平,十年之内都没有调整。
眼下他的资金不多,购买这些物件无疑需要数十年才能周转回本。
即使过了十年后再去采购,价格依然如故。
所以何必要占用整整十年的流动资本呢?
简单地参观了一圈之后,
他返回到商店的前柜台,选购了两块梅花手表,
共计花费了一百五十块。
他还添购了一些五金器具:
如老虎钳、螺丝刀、扳手等工具类物品,
随后便离开了信托商店。
易卫东找到了一处死胡同尽头,闪身进入自己的空间。
他将刚买回来的两块手表拆卸复制了些出来,
又用一
种一字口的螺丝刀在各处划下几道印记,
以此使得每个手表看起来各有不同。
对待自行车亦采取类似手法:
或是在不同部位敲掉漆皮,或是涂上另一种颜色的油漆,
让他人能够看出明显的区别。
做完这一切后,他再次从空间出来。
由于今天探访京城其他地方计划只好取消了,
他重新骑上自行车开始四处询问更多信托商铺的位置。
每到一个新地方,他会售卖自行车或者手表,
然后再买些自个尚无需求的物事。
一直忙碌到黄昏时分信托商店关门为止,
此时易卫东手中现金已经超过五百块,
同时还有大量的杂货,并且原先的各种票据差不多也都花销完毕。
例如粮食:米面大概有四百斤,棒子面则超过上千斤。
综合考量下来,大约一个月清理两遍各个信托商店的问题应该不大,
并且关键是那些老旧版本的三转一响电器他都入手了几件样品。
这样轮流销售,应该可以避免被人发现货品存在重复情况。
鉴于暂不便返回四合院,易卫东带着自行车骑到轧钢厂职工居住区的小院子内。
进入院子推开房门,发现东侧屋子已经架好了一个大锅台,
并提供了一个直径一米的大锅。
有了这些东西之后,
煮猪头肉就有场所了,而且旁边堆放着足够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