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公社(第2页)

 没办法,大家只能把这事儿反映到公社去。 

 公社得知后,立马派人下来实地考察,一番调查后。 

 确定这事儿千真万确,便出面聘请钱朵儿做临时维修工,按每台机器30块钱结算工资,这钱由各大队自己出。`1.5\1′x_s.w\.,c,o~m? 

 这定价,也是大家伙儿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商讨出来的结果。 

 公社书记王爱国抽着旱烟,语重心长地说: 

 "一台好机器可贵着呢,要是能完完整整给修好,这维修费可不能给太低了,不然谁愿意干呐。" 

 他想的是一台机器只要修好就能节省几百块钱,费用少了肯定不合适。 

 但太高又会给钱朵儿招来麻烦。 

 钱朵儿的二爷爷带着她去公社开会的时候,路上就告知她大概的情况了。 

 钱朵儿闻言,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她琢磨着现在的收入水平,公社给的这个价格,还是太高调了。 

 但她又想到1971年自己差不多该参加高考了,毕竟自己还是个学生,可不能耽误了正经学习。 

 于是只同意工作一年,还正儿八经地签了协议。 

 王书记了解情况后,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这样一来,即便日后有人觉得她工资太高,她也不会为此事纠结。 

 钱朵儿这边刚一答应,附近二十几个大队可高兴坏了,麻溜地就把农机站那523台准备回炉重造的机器一股脑全买了回来。 

 大家聚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说道: 

 "人家姑娘愿意以这么低的价格给咱修机器,咱可不能没良心,让人家来回折腾,太不地道了。" 

 于是,这些机器一台接着一台,安排好次序排着队被送到了上河大队。 

 钱朵儿也不着急,每天悠哉悠哉地干着活儿,磨磨蹭蹭花了一年时间,才把这些机器陆续修好。 

 这一年下来,她光是维修机器就赚了15690块钱。 

 她是在公社挂了名的维修临时工,工资由大队交到公社,再由王爱国亲自下发到她手里。 

 公社对这笔钱一首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而且是每个月修好多少就发多少钱,所以钱朵儿有这么高收入的事情,一首没被人议论。 

 可维修机器这件事,随着参与的二十几个大队生产力蹭蹭往上涨,就像风一样,传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