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隋玉用鞋带,把自己吊死在办公室的门把手上。 

 死的相当惨烈,也相当决绝。 

 周严脑补了一下,在隋玉靠着门坐下,让脖子上的鞋带勒紧…… 

 但凡他有一丝后悔或者犹豫,完全有机会自救。 

 “妈的,没想到居然是个狠人!” 

 周严嘟囔了一句,也不知是感叹还是别的什么情绪。 

 “隋书记在办公室留了遗书,还有一份病历。病历证明隋书记患了绝症。” 

 “不过,这份病历是帝都某医院的,真实性还没确定。” 

 “另外,隋书记遗书里向组织承认自己教育子女失败。恳请组织对隋文韬,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轻处罚” 

 “唉,虎毒不食子!隋书记竟然” 

 赵跃进叹口气,欲言又止。 

 周严明白了赵跃进来见自己的目的。 

 办好隋文韬的案子,如果可能,顺势把隋玉拉下马。这是赵跃进的“投名状”,是他的进身之阶。 

 但隋玉自杀,按照惯例,对他的调查也就会终止。 

 国人通常讲究死者为大。换个说法,人都死了,很多事情死无对证,也没必要浪费时间“鞭尸”。 

 而且出于人道主义,对隋玉的遗愿,组织也会有所考虑。隋文韬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大概率会被从轻处理。 

 隋玉用自己的命,不止“挽救”了隋文韬,还“挽救”的很多人。 

 更重要的是,周严也好,陆海也好,所有的谋划至此前功尽弃。 

 现实不是童话故事,不可能每件事都让你心想事成。周严对此最多有点遗憾。 

 赵跃进可就是另外一回事。 

 投名状投一半,状没了。 

 这就好像关公温酒斩华雄,这边战鼓敲了,牛吹了,酒温好了。关公提刀上马,大喝一声 

 然后有人来报:“启禀将军,华雄自杀了!” 

 这就很尴尬。这酒是喝啊还是不喝啊? 

 周严作为旁观者,自然清楚隋玉的自杀,其实对赵跃进影响并不大。 

 陆海的目的是找到一个可以制衡马勇的人。隋玉,那只是顺势而为,并不重要。 

 赵跃进当局者迷,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隋文韬的案子上,把扳倒隋玉作为“终极目标”。这才有点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