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功过张孝纯下(第2页)




    从抗旨不尊的抗金英雄到金国官员,作为一个传统文人,违背了他一直以来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但在内心,他的确没忘故国家乡,于是用自己的方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儿。他的变节或许与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有所不同,而是为了心有不甘。遵从了本心行事,想苟全性命而有所作为,奈何宋朝积弱太久,无可救药。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张孝纯的人生反转,自有诸多的客观原因。留给后人更多的不是指责,而是疑惑和叹息与无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怕死,要不然就不会坚守太原十月之久。



    他的家乡山东藤县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张阁老望林台”,成为滕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来政府在薛河上修水库,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足见当地人民对他的评价还是公平公正的。



    而我们作为本书的作者和读者,也应该根据历史的特定环境,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人。我想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张孝纯青年时的故事,有必要向看官朋友们介绍一下。



    张孝纯自小家境贫寒,是那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穷日子,但是他从小就聪明伶俐,而且读书刻苦。这件事被他家邻居知道后很是欣赏,邻居吉家虽然不算富裕,可比他们张家要强上许多。



    吉家认为小孩儿读书如此用功,以后一定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不忍心就此埋没。



    于是就跟老张家商量说,“让孝纯到我家读书肥,一切费用由我来承担。”



    张父自然乐意。在这段刻苦读书的几年时间里,她和吉家的大女儿逐渐在相处中产生了爱情,后来顺理成章的定了亲。



    皇天不负苦心人,张孝纯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考中了进士。不但光宗耀祖,也成众多美女追逐的目标。有的甚至主动送上门来,有看中张孝纯青年才俊的,也有人看中了他为人忠厚。



    结果被张孝纯一概拒绝。他的理由很简单,我已经订婚。



    只此一句话,比那些中了进士就洋洋自得,甚至不惜贪图富贵,欺君罔上的陈世美要强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