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高规格研究所

“许教授,有人找你。”

 机房的门被人推开。

 大型机房内,摆满了顶到天花板上的大型机箱,一排排的,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来人的视野被密密麻麻的高大机器所占满,根本没看到许教授的人影。

 机房内的底噪太大了,来人担心自己的声音被淹没,于是扯着嗓子,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许教授!”

 一边喊一边小心翼翼地往里走去,每一步都带着试探,生怕绊到地面上横七竖八的电线,这些电线,哪怕是损坏了一根都很麻烦。

 来人终于在一个转角处终于找到了人。

 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人光着膀子,跨坐在一个高约三米的梯子上,满脸包括全身都是汗珠。

 面前是台顶天的大型机箱,箱门敞开着,热浪源源不断地从里面涌出,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扭曲起来。

 中年人操持着手中的工具不停地在机箱内部忙碌着,看上去是在检修。

 来人又补充了一句:“许教授,学校那边有人来找你。”

 然而,许教授的脑袋丝毫没有转动的迹象,依旧埋在机箱内部,双手不停地动作,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过了好一会儿,才传出一句淡淡的回应:“听到了。”

 来人知道许教授的性子——没有做完手头的工作,是不会停止的。

 于是,在得到那声简短回应后,来人如获大赦,赶忙转身,急匆匆地退出了机房。机房内的热浪,快把他熏熟了。

 其实,正常情况下机房不应该这么热的,只是近期算法量陡然增大,机房不得不超负荷运转。

 这种超负荷运转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短短两天内,已经有两个大型机箱不堪重负,先后出现故障。

 昨天才好不容易将第一个修复,今天第二个又歇菜了。

 要知道,这类大型机箱内部构造极为复杂,精通维修技术的专业人员本就凤毛麟角。

 加之他们所承担的是国家级项目,机房有着严格的进出限制,外人很难随意进入。

 机器一旦坏了,要不然就报送检修,等上个十天半个月。

 对于争分夺秒推进的项目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时间损耗,严重耽误项目进度。

 所以只能自己修了。

 许教授不放心他们这些学徒修,生怕他们一个不小心,把原本的小故障变成大问题,只能自己亲自上。

 大约在等待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之后,才等到了重新穿戴整洁的许教授。

 专门的探访接待室内。

 学校的行政人员见着人,松了一口气,连忙站起身,热情地伸伸出右手,语气恭敬道:“许教授,您好。可算把您盼来了。”

 许教授微微颔首,伸出手与这位学校的行政人员轻轻一握。

 他的手掌布满老茧,都是长期与各种工具打交道留下的痕迹。

 行政人员看着眼前这位略显疲惫的中年人,心中满是敬意。

 许教书,全名许正国,数学系出身,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在近几年毅然投身人工智能算法领域,短短时间内,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如今更是国家级人工智能项目,也就是这个基地的核心负责人。

 行政人员收起了思绪,深知许教授时间宝贵,不容浪费,于是开门见山,直接展开正题:

 “许教授,这次来是要给您带来个大好消息。最近学校收到一笔来自成功校友的巨额赞助费,您的项目优先级很高,拥有优先申请这笔资金的资格。”

 许教授微微一愣,深邃的眼眸中瞬间闪过一丝复杂难辨的神色。

 对于别的项目组来说,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可落到自己负责的这个项目上,却有些尴尬。

 经费他其实并不缺,他缺的是人手和设备。

 项目组里的成员常常一个人当几个人用,日夜奋战,依旧难以完成堆积如山的研究任务。

 好在人力的问题他已经在想办法了,从学校征集了一些人手,已经有了一点好转。

 尤其是他之前收的徒弟,那孩子极为聪明,对数据有着极高的悟性,仿佛天生就为科研而生,这段时间帮了他不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