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除夕夜习俗(第2页)

 “除夕”乃是“岁”之终章,亦被称作“岁除”。其恰处新旧之年的衔接之处,仿若一道桥梁连接着过往岁月和崭新未来,故素有“挨年近晚、岁穷月尽”之称谓。这一夜,既是辞旧迎新的关键节点,亦是时光流转的重要交界。“除夕”之名,意为岁末除旧之夜,此外还有诸多别称,如大年夜、除夕夜以及除夜等等,皆指代这一年末尾的最后一个夜晚。

 在此期间,人们围绕着除旧布新展开一系列活动,而这些传统习俗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生生不息。自古以来,贴年红、祭祖、共享团圆饭以及守岁等风俗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璀璨瑰宝。

 除夕,承载着除旧布新、阖家团圆以及祭祀祖先的深厚意义。对于夏流一家而言,这个特殊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温馨与期待。他的父母早早就开始忙碌起来,精心准备一桌丰盛无比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那时人们虔诚地拜祭神灵与祖先,而后围坐一团共享美食盛宴。团年饭作为年前最为重要的一餐,不仅菜品琳琅满目、花样繁多,更对每道菜肴所蕴含的寓意极为讲究。通常情况下,在享用团年饭之前,需先行拜神祭祖之礼,待庄重肃穆的祭拜仪式圆满结束之后,方可正式动筷用餐。

 在那摆满美味佳肴的宴席之上,通常可以看到香气扑鼻的鸡肉(其蕴含着“有计”之意,象征着智慧和谋略)、鲜嫩肥美的鱼肉(寓意着每年都能拥有充裕的财富,即“年年有余”)、滋味鲜美的蚝豉(代表着“好市”,预示着生意兴隆、市场繁荣)、营养丰富的发菜(有着“发财”的美好祝愿,希望能够财源广进)、口感独特的腐竹(意味着生活“富足”,充满了幸福与满足)、清脆爽口的莲藕(寓意着头脑聪慧,思维敏捷)、绿油油的生菜(寄望于“生财”,带来滚滚财运)以及辛辣开胃的生蒜(表示具备精明的算计能力,善于理财持家)等等。这些精心挑选的食材,每一样都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和深深祝福,以求来年事事顺遂、吉祥如意。

 而华夏民族的年夜饭,则更是一场家人团聚的欢乐盛宴。在这一年即将结束之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房间。这顿饭不仅仅是食物的享受,更是亲情的交融和心灵的慰藉。它是全年之中最为丰盛且至关重要的一餐晚餐,凝聚了全家人的心血和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