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逼宫,逼宫(第2页)
譬如,往殿里送冕袍这样的事,就是由谢允来的。
谢允来的时候,外殿侍奉的婢子已把大明台熏满了檀香。
谢允就立在珠帘外,一双手端着金制的托盘,“主君的冕袍和麻衣,已经备好了。”
你瞧那托盘左右叠着两摞。
一摞是上玄下赤的大冕袍。
一摞是上下素白的粗布麻衣。
冕袍麻衣,原本很难同时出现于一处。
却也不必多问什么,他要做的事,她没有不清楚的。
好。
那好。
那便净手焚香,更衣整冠。
至卯时,晋君的王青盖车已经打马起步往宗庙走了。
除了谢挽太小的缘故留在了大明台,谢砚与谢密两个孩子全都跟着。
阿磐倒是提过,这一日想必不会消停,魏氏母子想必会抓住这最后的时机,在百官面前殊死一搏。
因而,这样的场合,可还要带着孩子们?
孩子们跟着,到底是危险的。
可那人只是笑,一双漆黑如点墨的凤目睁开,如一口漩涡要把人一口就吸了进去。
他说,带着孩子,自有孩子的用处。
也是,他是最高明的执棋人,他总是运筹布画,他的话毋庸置疑,军事政事国家事,听他的不会有错。
魏国的百官因就在宫中,天还没亮就开始整装待发,因此晋君起驾的时候,百官的车马也全都跟在后头。
晋阳的这条大道是他们在怀王五年的五月走过多少回的,如今又是一年的五月,又是在五月走上了晋阳的这一条通天大道。
那时候的阿磐,怎会知道自己与晋阳,与晋君,竟会有这样渊源啊。
一路行至宗庙,虽有将军们跟随护送,但顺顺利利的,并不曾遇见什么埋伏啊,暗杀啊,行刺啊,与大军才至晋阳城时一样,一点儿的异况都无。
宗庙大殿早就布好了食案和软垫,晋国列祖列宗的牌位都蒙着白练,香案之前又被一道庄严华贵的十二扇屏风挡住了,挡得严严实实。
百官落了座,没有敢多说什么的。
说的多就错的多,最后的棋子没有落定之前,谁也不敢多一句嘴。
殷灵运的车驾来得也很快,她来的时候也带了不少人,除了侍卫宫人婢子,她几乎把整个魏国后宫的妇人也都带过来了。
听说连南平与宜公主也都跟着魏太后的车驾过来了。
也许没有什么大用处,但到底气势足,人多胆子大,也能唬一唬人。
不,便是这阖宫的女眷一同哭上一哭,就足以这宗庙大殿里的百官们头疼得受不了了。
然除了殷灵运与她的贴身婢子和宫人,其余宫眷皆被拦在了外头,三三两两地分开,被人引去了偏殿。
这一日,尚停驻在四方馆的诸国国君们却还不曾见到人影,到底是魏国的事,他们也许还不便来。
晋君的主座就在屏风之前,两旁是崔若愚与周褚人,再往下一列两行是魏国的文武百官。
阿磐没有出去,就坐于这十二扇屏风的后头。
这宗庙的深处没有日光打进来,又在高大的屏风之后,因此就愈发显得肃穆暗沉了。
一道屏风之隔,她能把晋君的背影与大殿内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殷灵运来的时候,仰着高傲的头颅。
她穿戴着全新的太后冕袍,凤冠依旧在髻上张扬,两日前她在大明台受的羞辱与丢的脸面好似对她一点儿影响也无,她在谢玄的注视下端然进了这庙堂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