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最后问你们一次,真的还要嘴硬下去吗?(第2页)
“好,很好,就当你说的都是真的,”萧启棣笑容泛冷,“那你告诉孤,先王这些嘱托,与你和一众王族所做所为,有何关系?又与你一开始说自己知错了,有何关系?”
荣瑞公继续边哭边说:“正因为我铭记先王之托付,才不遗余力为王族谋求福祉,不知不觉中,无意间做得过头了些……这便是我错的地方。君上,我本是一片好意,奈何心系王族过于急切,便失了分寸,还请君上……念在我并非恶意的份上,给我和萧氏王族一个改过的机会。”
此话一出,不少大臣当场哭出声。
纷纷抹泪赞叹荣瑞公用心良苦。
还说他做的那些事皆为情有可原,万万不能以罪论处,否则会令人心寒。
甚至还有人说,王族先祖为大玄牺牲太多,如今大玄强盛了,即便苦一苦百姓,让王族成员享享福,也是百姓们的荣幸。
若没有大玄王族,又何来大玄百姓生存的家园。
他们就算拿出血汗钱供养王族,都是理所应当,如果大玄百姓有不满,那便是百姓们没有觉悟,决不能反而怪罪到王族头上。
听着诸多大臣这一堆真情实意的言论,萧启棣虽然面色依旧平稳,可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在没遇到宁锦璃之前,他本就意识到了王族权贵的弊病。
在遇到宁锦璃之后,不仅听她说了很多后世之事,还在她的帮助下,学会了她所处时代的文字。
于是,萧启棣在这好几个月以来,即便因诸多国家之事忙到天昏地暗,动不动就得几天几夜没空休息,也依然极力挤出时间,阅读宁锦璃给她的书籍。
不方便看纸质书的时候,就拿着手机看宁锦璃给她下载的电子文档。
他废寝忘食,如同一块永远吸不饱的海绵,源源不断地通过那些无穷无尽的书籍汲取着现代世界的知识和思想。
那些凝聚了数千年的文化精粹,已在他脑子里融会贯通。
这也让他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着太多太多的局限禁锢。
而他也因此,更加坚定了打破禁锢的决心。
如果连他都不去打破,当世便无人能做到了。
如果他明知有局限禁锢而不去打破,那么……他所在的这个世界,将来哪怕也一统华夏了,后世数千年,亦会重演无数悲剧。
倒不如在他一统华夏之初,便借助他所汲取到的跨越千年的思想,给华夏奠定一个更完善的底子。
“还好没让锦璃过来旁听啊……”萧启棣扶额,被大臣们的言论气到发笑,自言自语道,“要是锦璃听到这些话,怕不是得把她气出病来。”
渐渐地,大殿内的哭嚎声变小了些。
这帮求情的大臣喊累了,才稍微歇口气消停消停。
萧启棣揉了揉嗡嗡作响的耳朵,幽幽开口道:
“诸位大人的体力倒是超出了孤的预料,虽然刚才鬼喊鬼叫的都是些文官,但你们的精力体魄似乎格外强盛,不去上战场都可惜了。若是精力旺盛无处发泄,不如孤带你们去打几场仗?”
话音落下,剩下一小部分还有点气力依旧在喋喋不休的大臣,吓得急忙捂住了嘴。
萧启棣长舒一口气,“总算安静了,孤真是被你们吵得头疼。”
马上又有大臣道:“君上,微臣们都是为了大玄之稳固,才这般激动失礼,还请君上恕罪,微臣——”
“闭嘴!”萧启棣脸色阴郁,陡然低吼了一声。
滔天的霸道气场瞬间漫延,笼罩整个大殿。
在场所有人都被这股无形的强大压迫力震慑,慌忙五体投地跪伏。
萧启棣扫视一圈,依次点了几个大臣的名,叫他们站了起来。
“方才属你们几位长篇大论最多,嚎得也最卖力,”萧启棣盯着他们,缓缓问道,“现在孤请你们想一想,假如你们并非朝堂中的大臣,而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你们是何感想?”
被点名的几个大臣低着头不说话。
萧启棣继续道:
“试想一下,这么个情况,听好了。”
“你住着家徒四壁的茅草屋,你的爹娘卧病不起快死了,你的妻子要一边照顾你两个尚未断奶的孩子,要一边每日上山采药给你爹娘熬药续命,你好不容易靠着几亩薄田种出些粮食,除了一家人终于能吃上几口粮勉强果腹,还能余出些许,去请大夫给你爹娘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