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一章 主动上门(第2页)

 “刚来那天我不就说了么。”王言接过了孩子,“咱们又不是什么封建家庭,现在都是自由恋爱。咱们晋陵你是知道的,媒婆子都没事儿干了,每年结婚、生孩子的那么多,可没有一对是强迫的,家里也不存在不让结婚。 

 咱们觉得怎么样不重要,还是小辉的事儿,毕竟是他过日子嘛,他本身也是个有主意的。我觉得啊,还是别操那么多心,小辉觉得行就行。” 

 宋运萍点了点头,活动着肩膀,眼看着王言在那又提又捏的玩孩子。她已经很习惯了,王言真的很会带孩子,任王言怎么玩,孩子都不会哭闹,好像还挺有趣的咧嘴笑呢。 

 她转而说道:“那咱们是不是得去金州看看开颜的家里人?” 

 “等定了结婚的事儿再说吧,到时候咱们都过去看看。” 

 “行。” 

 宋运萍笑道,“小辉结婚还是有些晚了,总算是要安定下来了,不容易啊。” 

 “也老大不小了。其实我觉得还是让之前他暗恋的那个姑娘给耽误了,小辉不懂那么多的事儿,那姑娘对他的影响不小。朦胧的好感才致命呢,让小辉念念不忘。” 

 “你这么清楚,跟谁朦胧了?” 

 “哎,不讲理了啊。我以前就知道打架,后来是一心一意的学习,哪想那么多去。我直接就认识你了,就跟你朦胧了。来儿子,打妈妈,妈妈不讲理。” 

 王言弄着小不点儿的手往宋运萍身上拍,一家人笑闹起来…… 

 一家一姓的事,对于王言来说都是小事。他现在的工作其实很繁忙,奥运冠军的热度仍旧在持续,晋陵仍旧忙碌的进行着各种的生产。同时他也要兼顾其他产业的生产、研究与发展,还要抽时间在全县各地走访调研,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稳定落实。 

 还有民生的各种问题,建设的各种事项,人民的各种矛盾,凡此种种大事小情。它们不是一件一件的按照顺序展开,而是一股脑的全部拥过来,同时进行。 

 这些王言全都要过问,需要随着发展的变化,不断的进行细致的调整。尤其是最重要的县内的风气问题,必要时时关注,予以矫正,否则动摇的就是晋陵的根基。 

 时间如此一天天流逝,九月底的时候,宋运辉来信说要跟程开颜结婚,定在了十月末。 

 不过这个时候王言已经没在晋陵了,因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今年要进行大阅兵,王言受邀参加,于城楼观礼。 

 尽管就行政级别上来说,晋陵集团目前只是一个科级单位,王言的级别也不过是个正科。三县合并立市以后,由省直管,领导班子就是正常的市级标准。晋陵集团因为特殊性,得多提半级,成为局级单位,彼时王言的行政级别也不过是个副厅。 

 但王言是晋陵实际的领头人,晋陵是有相当重大的代表意义的。以后盘点改革成就,晋陵绝对是排在前边被提起的。 

 凭着这一份历史功绩,王某人在城楼也有个位子。 

 上一次大阅兵,是在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那以后就没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阅兵活动。时隔二十五年又一次大阅兵,还有改革与开放,还有不久的自卫反击战,以及现在还没停火的两山轮战,有复杂的国际形势,这一次阅兵是相当受国内外重视的。 

 这一次大阅兵,也是为后来人所推崇的。刚打完仗的战士,排列整齐的行进在地长安街上,三段劈枪踢正步,雄赳赳、气昂昂,杀气腾腾。 

 王言看的不错,城楼的视野确实更好,体验感更棒,毕竟他王某人这么牛逼,阅兵看了许多回,可在城楼看新中国大阅兵也就这么一次…… 

 结束了大阅兵,又参加了几场会议,王言回到了晋陵,本是想要带着老婆孩子和宋父宋母一起去金州的,毕竟作为男方这边,理应给家的主动一些,这很不男女平等,但默认的规则都是这般。王言当然不会摆谱,该去也是要去的。 

 但未曾想到,等他回来的时候,老程家一家人竟是主动来了晋陵。 

 他回到家的时候,正看到老程家一家人在客厅里坐着跟老宋家一家人在说话。 

 “真热闹啊。” 

 王言提着公文包走进家里,屋里人全都站了起来,都有几分紧张。 

 宋运萍说道:“王言,这是开颜的父亲、母亲,这是开颜的大哥、嫂子。” 

 “哎呦。”王言惊讶的挑了挑眉,随即近前同程父握手,“程叔好啊,我还想着回来收拾收拾带着一家人去金州拜访呢,没想到你们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