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四章 步步为营(第2页)

与此同时,王言的一道道军令传出去,又是一道道的信息反馈回来,各部已经基本完成了准备,只待到了定好的时间,就要主动出击,掀起两国的大战。n

这边的摩擦仍旧在进行,天天干,天天死人,也天天有人升级。匪徒团伙的那一帮,已经是人均什长,像程咬金等勇猛冲杀的,都干到了副百将。n

在战场上,他们的光芒终于绽放了出来。n

王言很欣慰,这帮人还是相当好用的,都是天命在身,而且还很勇猛,打起仗来势如破竹,可以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n

这一仗他们,王言相信他们都会成长起来……n

如此交战了二十天,到了第二十一天,别的地方已经按照王言的军令发动了进攻,北平这边还是十分的安静。n

这就是古代战争艰难的地方,通讯不能即时,会影响主帅的各种判断。n

在这边收到消息,主帅判断下一步的时候,说不得遥远的一处战场,下一步已经做完了。说不定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关隘,已经插到了他们的腹地。n

这还只是一处地点的消息,还有其他同步发生的许多战斗,综合下来的时间前后不一的情报,都压到了主帅的面前。n

主帅怎么排兵布阵,调兵遣将?n

主帅想死的心都有……n

这是高句丽那边将要面对的情况,却不是王言要面对的。n

天才蒙蒙亮,王言又是出现在了低矮的城楼之上,部曲在一边弄着茶水,烤着肉干。n

看了看天色,估算了一下时间,王言摆了摆手。n

下一刻,城楼上的一个军士,鼓足了劲,吹起了面前的号角。n

号角之声悠然传荡,荡出去老远,渐渐的,有更多的号角之声加入进来,连成了一大片。n

在绵延几十里的防线上,冲出来数不清的骑兵、甲士,直往对面的高句丽所在的冲杀过去。n

低沉的鼓声咚咚的响起,鼓点越来越密集,将士们的喊杀声也密集响起,天地之间吵闹极了。n

王言安坐城楼之上,喝着茶水,吃着肉干,遥看着几里地之外的厮杀。n

他亲自带领的这一部分,当然是主力,其他的几路大军,包括海军在内,也都是给他这一路大军提供辅助的。牵制高句丽的兵力,给他这边的进攻掩护。n

当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其他几路也不是只能承担掩护、辅助的角色,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转换主力的身份,集结优势兵力。n

战争的调整是灵活的,而非一成不变。n

高句丽确实不算弱,也做了应对战争的准备,并同时给了王言这个有着天下无敌称号的统帅相当的尊重。n

但王言发动攻击太过果断。n

调兵遣将了两个月,他们随时绷着弦,应对来自大隋突然的攻击。但两个月以来,王言都没有发动攻击,反而是一直跟他们玩着小团战。n

直到了王言又一次回到北平,维持了二十天的快乐摩擦,又一直没什么大动作。所以长久绷着的弦,在犹豫迟疑之下,难免有松懈的时候。n

都已经平安的快乐摩擦二十天了,哪怕怀疑不会平安的摩擦第二十一天,但总也是肯定大于怀疑的,这是惯性的力量。n

于是第二十一天,高句丽不快乐了……n

王言这边亲领的主力战斗,不是天微亮才开始的,而是始于更早之前。n

他在昨天入夜以后,就已经派了部队绕到了后边阻拦。他打定主意要将这边的两万高句丽部队,全部打崩了去,造成大部杀伤。n

同时也派了多支部队,深入敌后,攻占有利位置,破坏高句丽部队之间的连结,打击后勤,阻挡高句丽的援军。n

这并不能体现出王言高超的指挥能力,在中华的战争史上,也算不上什么出奇,不过是一个常规的开局而已。n

更多的,还是要等到战争开始之后的调度,那时候才能体现出王言在指挥上的强大与恐怖。n

同高句丽的战斗,就如此拉开了大幕。n

王言以少数的兵力,跟高句丽多数兵力打,打的有来有往。有来有往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整体的战线,是不断的往北压缩的。高句丽整体处于守势。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