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七章 改变(第3页)

 所以王言提高了士兵的待遇,同时对各种的匠户进行了基本薪酬的核定,加上了计件工资,精确到每一枚羽箭的箭杆、箭簇,都扣了经受工匠的名字,方便计件,也方便后续的质量管理。

 最大的一项开支,便是军队方面免征劳役,不强制摊派,而是花钱找人来干活。如此一来就大大提高了积极性,同时军方开出去的钱,也会从其他渠道回流。

 如果没有全面回流,那就要杀大户了。

 王言就是这么跟杨广说的,杨广也愁钱怎么花,制约他花钱的就是人力、地力,而不是钱本身。

 眼下王言给他又讲了一大通,他也是思考多年,反正钱也没地方花,金银都要堆成山了,花就花吧。

 毕竟海外有着一大堆的金矿、银矿,全都是钱。

 于是杨广也就同意了,先以军队方面做试点……

 其实杨广也能感受的到大隋的繁华,自从海贸以来,给官员加薪都加了好几次了。第一笔商税也收了上来,虽然杨广知道其中一定有猫腻,但却也是一笔从没有想到的巨大数字。

 总的来说,只要杨广不往死了折腾老百姓,不往死了逼迫大户,大隋的江山还是很稳固的。就怕用力过猛,丢失了民心,让豪门大户鼓动起来造反,狼烟遍地,那就糟糕了。

 所以王言一直劝着杨广,但杨广总是急躁,迫切的想要大隋江山达成他理想的样子……

 “行了,每次见朕都说这些,朕焉能不知?只是如此江山,实在让人着迷啊……”

 杨广不耐的摆了摆手,转而问道,“你说的事情,安排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发动?”

 “陛下,你看你又急。”

 王言笑着说,“而今规矩方定,地方换防之事没有一年半载是做不完的。还有边军那边,也要稳定住,军资转运都要磨合。杀一家一姓是小事儿,可咱们杀的多啊。陛下莫不是忘了上次臣在并州平叛之时,朝堂上可是鼓噪不休啊,好像我大隋江山顷刻便要亡了去。

 不做万全准备,实在不敢轻动。若是到时天下皆反,那该如何收场?陛下不要急躁,最迟不过明年底,便要行动一番,试试这些大族的成色。”

 杨广长出了一口气,有些不甘心的说道:“那便再等一等。”

 “陛下,运河修的怎么样了?”

 说起这个,杨广笑了起来:“你的方法放大到了现在也很管用,本是一年的工期,可实际却只用了九个月便做完了。朕派下去的人都说,周围征调了劳役的县城都热闹许多,商事确实兴旺。

 包括洛阳那边也是如此,你上次说冬日里干活太遭罪,朕想着那便散了劳役,多给些钱粮,再发棉衣,有愿意做事的那便继续做,不愿做的便回家去。结果出乎意料,人不见少,反而是又有许多百姓听了消息,主动过来干活,言说做到腊月再回家,过了上元节再来,一直做到开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洛阳那边你没去看,上个月朕去了一趟。那边可真是热闹啊,开了许多的酒肆,还有卖些生活所需的铺面,听宇文恺说,那边是渐渐热闹起来的,赚的都不少,都说朕是圣君呢。子言啊,你功莫大焉呐。”

 “臣哪有甚么功?是陛下心怀万民,想让万民过的好,那么万民自然感念陛下恩德。”

 杨广哈哈笑,满意极了。

 杨广未见得看得起百姓,甚至他看到百姓可能会蹙起眉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