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左右跳反(第2页)

后面那个暂且不论,但前面这个必须得掰扯清楚。陈树生其实跟托洛茨基私交不错,毕竟这位苏联红军之父\"

确实有两把刷子。

虽然他的某些主张跟当时大洋彼岸的局势有些出入,但本质上并不离谱——人家的大方向是想通过世界革命来打乱敌人的阵脚,这思路本身没毛病。

问题就在于,时机不对。

苏联自己都还没站稳脚跟呢,就想着去掀别人的桌子,这不是找死吗?

更何况,托洛茨基后来虽然处处跟慈父对着干,但说白了也就是政见不合。他拍桌子瞪眼睛,无非是担心权力失去制衡会出乱子。

这能算叛徒吗?

顶多算个唱反调的。

一个掌权者要是走偏了,那可是要带着整个国家栽跟头的,他这么较真儿其实也情有可原。

但慈父后来下狠手也是迫不得已。

政治这玩意儿就这样,今天你念旧情放他一马,明天就有人举着他的旗号造反。

这就跟处理前朝余孽一个道理——要么连根拔起,要么牢牢攥在手心里。

讲情分那是普通人的事,作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任何可能威胁到政权稳定的因素,都必须扼杀在摇篮里。

说到底,这不是私人恩怨,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托洛茨基错就错在,他既看得太远,又站得太高——远到忘了脚下的悬崖,高到成了别人的靶子。

并且有句话说的很对,这个时候陈树生还是很佩服那些先贤的无论国籍但人家所总结出的一些道理绝对是有着很深的底层逻辑和哲理的。

就比如法兰西高卢,人家可算得上是最早进行自我革命的地区了并且还相当的轰轰烈烈。

其中有一本书当中的内容说的很对——最危险的时刻,往往始于改革者试图用原本的旧制度实现新理想。
这句话并不复杂但结合现实尤其是结合历史当中所发生的事情,就会发现很多话其实都可以用这句话来进行解释和剖析。

尤其是一些王朝的交替更换。

最开始的那些王朝的起义者推翻了前代王朝的开创者,其内心最开始绝对都是怀揣着理想与抱负的,并且在内心当中发誓不会重蹈覆辙,并认定自己一定会比前人要做的更好。

但其结果最后是什么样子的呢?

往往越是担心什么越是害怕什么,就越是会被内心的担忧与恐惧所摧毁,由游侠和平民们所组建的王朝最后却被贵族所瓜分与架空。

军事实力与版图最为庞大的帝国死于自己的内部的刀锋,而由乞丐农民所建立的王朝,最后也是被农民所屠戮。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其实都是用一种类似于兄弟关系来代替制度地位关系的。

至于能力所带来的差距却不在大家考虑范围之内。

大家很大程度上都在用私人关系来代替制度关系。

这样的方式本质是为了掩盖很多问题……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的大清洗实际上是一条鲜血之路,慈父通过大清洗完成了从格鲁吉亚悍匪转换成为了真正的政治家。

他快速的建立起来了一套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机器,让所有人全部臣服于自己。

但却也让暴力手段成为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仲裁手段,这样的方式却也在未来为大家树立了范本。

任何威胁到共同体安全与利益的个体都应当被肉体消灭,无论这个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或许最开始的时候,是有些迫不得已在其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拉长,这种使用暴力的理由只会被不断的拉长。

甚至到了最后,滥用手中的暴力已经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和想法了。

其最后更是在贝利亚的手中变成了制度化的设置……暴力一旦被圣神化,在世界与代界当中就会被不断增值。

这就好比一个从小见到家里面的问题都是通过家暴方式来解决的孩子,无论男女在长大后的潜意识当中都认为家暴是解决问题都是最终方式。

甚至她自己都会毫无阻碍的执行这种手段和方式。

而果不其然的,这种手段在未来还被圣神化以及恐惧化了,大家都很害怕这样的惩罚落在了自己的脑袋上,但大家却又都不吝啬于将这种手段施加在别人的头上。

并且还用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高低与庇护来维护自己都会地位和利益,丝毫不谈论是谁将他们给逼到这个份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