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计划的第一步(4743)(第2页)

 

所有与贝莱德有业务往来的公司,都必须经过esg有效性评级机构的评分,符合贝莱德对esg的要求。

 

甚至贝莱德会要求业务往来公司的业务往来对象,也必须符合esg要求,否则他们也会取消与业务往来公司的业务合作。

 

前面说了,贝莱德控制的资产规模是五万亿……

 

只要稍稍大一点的公司,就一定会直接或间接的与贝莱德产生往来。

 

通过这种方式,贝莱德预计最多五年,就能把“多样性”与“包容性”挑动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他们之所以费尽苦心也要搞esg,目的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目的,就是转移“他们”所造成的贫富差距矛盾,让民众把斗争的精力放在屁用没有的彼此观念差异上,不要向“他们”身上转移斗争焦点。

 

毕竟“他们”的资本实力已经强到了让人完全无法忽视的程度,无法再像过去一百年一样躲在影子下隐藏。

 

既然无法隐藏,那最好的策略就不是韬光养晦,更不是重拳出击,而是祸水东引。

 

而第二个目的,则是对世界上各大实体组织和民众的规训,通过强行塑造一个所谓“正确”却漏洞百出的价值观,逐步规训世界上所有人,而把“他们”自己置于这套叙事逻辑的最顶端,让拥有esg评级机构的“他们”,享有这套逻辑的最终解释权。

 

本质上说,他们是在塑造这个世界上新的婆罗门。

 

这套方案是在五年前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之后正式成型的,那起运动虽然没造成什么真实的危害,但却给了“他们”很大的震动,让他们了解到,如果再不转移矛盾点,这把火迟早会烧到他们头上。

 

同年,受到贝莱德资助的沃顿商学院开始通过学术包装的形式鼓吹esg,说关注多样性、包容性的公司股票回报率每年比同行高出 2-3%,吸引大公司建立esg体系。

 

沃顿商学院说的是事实,但这些运营良好的公司所关注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和最终esg评级机构鼓吹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属于是偷换概念。

 

而且,究竟是因为公司业绩更好,所以有闲钱搞多样和包容;还是因为多样和包容才导致公司业绩更好,这本身就是个罗生门。

原本这套方案执行的非常顺利,截止3062年的今年,五百强中有百分之三十已经建立了esg体系。

 

其他的虽然还没建立,但贝莱德也有信心,只要搞出个公众事件,找一家杀鸡儆猴,不愁这些大公司不主动搞esg体系。

 

他们把今年和明年视为esg的转折年,为此,甚至已经开始要求所有贝莱德相关企业从今年起,三年内完成esg信息披露。

 

按照他们给esg所设定的路线图,到3066年,财富五百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公司都要进行esg评级。

 

给员工发工资的公司都执行esg了,那拿工资的员工自然也要遵守,哪怕这种遵守是表面上的。

 

到时候,esg这种看上去就漏洞百出自我矛盾,高喊着公平和包容却丝毫不公平也不包容的畸形价值观必然会引发社会意见的强烈冲突,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谁能想到,居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Asf,在un上空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不说,还直接一炮,就把他们苦心孤诣营造的道德高地轰成了盆地,让世人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他们”身上。

 

在方豫曝光了恶魔岛事件后,世界的舆论、共识、民众认知已经起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这种变化尚未对“他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无疑把“他们”向危险的境地大大的推动了一把。

 

就像是一群人在五百米高的楼顶上狂欢,有人却在地下室用挖机配上破碎锤,一下一下的凿着大楼的桩基部位一样。

 

而且已经把不少桩基凿裂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楼就会坍塌,带着上面狂欢的人群一起砸落。

 

贝莱德,就是这栋大楼的一根承重柱。

 

只要砸断了这根承重柱,在当前微妙的局势之下,足以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他们”这栋大厦轰然倒塌!

 

“他们”对此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应对措施也很快速,主要从三方面应对Asf给他们带来的舆论危机。

 

一方面他们数以倍计的加大了对esg的推广力度,通过推广esg继续转移民众注意力和矛盾焦点。

 

这不,恶魔岛事件刚刚过去两周,奥兰多的一个酒吧中就发生了一起针对LgBtQ的大规模枪击案件,造成人死亡,凶手是一名出生在纽约长岛裘德医院的吐火罗人。

 

借此事,纽约、哥谭、洛圣都、奥兰多等多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彩虹游行,抗议针对LgBt群体的仇恨和暴力行为。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用各种手段调查“Asf”到底是谁?背后到底是哪个组织?

 

倒是有几个中东地区的组织宣称对Asf的行为负责,但谁都知道,这些组织特么就是在蹭热度。

 

不过,日前西艾欸倒是宣布,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Asf的可靠线报,目前还处于调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