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音乐奖的潜规则(第2页)

 当然,也可能是音乐奖举办方为了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一些歌手就不可避免成为了炮灰!

 你以为你参加颁奖典礼拼的是实力。

 其实全是他么的人情世故!

 除了人情世故之外,还可以用钱买。

 因为一些电台举办的音乐奖,有些奖项是靠歌曲播放频率高低来定夺的,于是一些唱片公司就在电台投放广告。

 收人钱财,自然就要替人做事啊。

 所以电台在播放歌曲的时候,自然要多多播放投放了广告的的歌曲。

 这奖自然就拿到手了。

 此外,还有资源置换的。

 唱片公司掌握着大量的歌手、歌曲资源。

 而电视台或电台在庆祝晚会,或者其他商业活动的时候,又需要这些资源,因此也会通过奖项拉拢唱片公司或者歌手。

 不给奖,那唱片公司或者歌手就直接不鸟你。

 就如去年年初的时候,第六届音乐风云榜颁奖典礼。

 公布提名名单之后,但确认出席的歌手寥寥无几,港城和呆湾那边更是重灾区,一线歌手只来了孙艳姿、飞儿乐队。

 最后逼得评委会主席牛欢大爆内幕,不来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歌手或者是背后的唱片公司要奖,但是评委会不同意,拒绝了要奖行为。

 所以确认出席的歌手来得少了,或者干脆不来了。

 这些唱片公司或者歌手是怎么要奖的。

 嚣张一点的就直接点名道姓‘我要某某奖’。

 稍微委婉一点的就是‘要我出席也可以,但必须要明确什么奖’。

 再就是以大带小,要大牌出席也可以,但也要给我公司某某某什么奖。

 有些音乐颁奖典礼为了请到这些大明星撑场子,就同意了。

 不同意的,就直接干脆不来了。

 歌手不来,星光惨淡,那么这个颁奖典礼自然也就办不下去了!

 最最夸张的就是直接拿钱买奖。

 唱片公司给钱主办方,然后拿着收据就去奖杯加工厂,直接让加工厂定制奖杯,剩下的什么入围名单、颁奖现场领奖,都只是做做戏而已。

 一桩桩,一件件,全是人情世故和利益纠葛。

 “知道你还往里撞,仗着自己的一点成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你以为全国14亿人就你一个聪明人啊,什么格莱美奖项模式,你能想到的别人就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