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紧急!(第2页)
大姐更是站在一旁,不断地抹着眼泪,眼神里满是恐惧。</p>
这一次,耿家三姐弟内心已经不敢多想任何事情,每一次心念一动,带来的都是那恐怖的结局。</p>
没错!</p>
他们此时已经意识到,母亲可能要离开他们了。</p>
此时的焦翠兰满头大汗,汗水止不住的往外流,面色恍白,毫无神色,眼眶深邃,似乎有些内陷!</p>
这可不是好的征兆啊!</p>
“来,先把患者搀扶起来,不要让血把气管堵住!”</p>
耿淮山连忙点头,可是……他的力气根本做不好这些。</p>
陈路见状,也顾不上其他,直接拉开耿淮山:“我来吧!”</p>
说话间,陈路直接把老人搀扶起来,随后让护士:“把床摇起来!”</p>
“摇高一点!”</p>
说话间,陈路连忙把手放在了焦翠兰的手腕上。</p>
此时老人的脉象虚浮无力,轻取即得,重按却无!</p>
而最重要的是浑身上下全都是湿漉漉的。</p>
大量的汗液渗出!</p>
顿时,陈路脸色一变。</p>
这是阴阳离决之象啊!</p>
想到这里,陈路更为担心了。</p>
张志勇此时已经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看见这一幕之后,也是脸色一变:</p>
“快!”</p>
“快给急诊打电话!”</p>
“通知急诊科来接人下去。”</p>
“耿书记,您别着急,我们现在赶紧联系急诊!”</p>
陈路闻声,当即怒喝一声:“叫什么急诊!”</p>
“急诊来了也解决不了问题!”</p>
张志富一听这话,顿时愣了一下,这他妈不叫急诊?</p>
不叫急诊的话……我怎么办?</p>
这要是老太太死在了中医科,这他妈的……不是怪我了吗?</p>
护士这时候也连忙说道:“我已经通知急诊科了!”</p>
“马上就有人上来了。”</p>
“耿书记,您别担心了。”</p>
张志富一听,这才松了口气,说实话,现在焦翠兰这个样子,他还真的是手足无措。</p>
中医能治慢病。</p>
可是……</p>
对于这种急性吐血能有什么办法?</p>
而且,中医能有什么急救办法啊?</p>
看着陈路就要指手画脚,张志富连忙说了句:“陈路!”</p>
“你不要胡说八道!”</p>
“老人现在已经这个情况了,再不送到急诊抢救,就要出问题!”</p>
“出了问题,你能承担得起责任吗?”</p>
“你这是乱来!”</p>
陈路闻声,当即脱口而出:“我负责!”</p>
“我全权负责!”</p>
“护士呢?”</p>
“赶紧,给我下处方。”</p>
“独参汤!”</p>
“人参30g,用高丽参,或者是野山参!”</p>
“快点!”</p>
小护士此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来,患者本身是中医科的患者,一个小护士也没有资格下处方!</p>
二来,自己要听谁的?</p>
看见小护士犹豫不决,陈路顿时着急了:“你再不去准备,什么手段也救不了了!”</p>
听见这话,小护士一咬牙,就要朝着外面冲去。</p>
而张志富却脸色一变:“陈路!”</p>
“你知道你在干啥吗?”</p>
“现在不送到急诊抢救,你这是在耽误病情。”</p>
“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p>
“不许开药!”</p>
“出了事儿是谁的责任!”</p>
这时候,护士长陈琳也跑了过来,陈琳原本是不需要值夜班的。</p>
可是……</p>
焦翠兰的住院,作为护士长,陈琳还是担心事情发生。</p>
而且这两天老人的情况越发严重起来,她更加不敢乱跑了。</p>
就在小护士前后纠结的时候,陈琳直接说道:</p>
“听陈主任的!”</p>
这句话,直接让小护士有了主心骨,连忙去准备取药。</p>
耿淮山此时看向陈路,虽然对于陈路不了解,但是此时陈路临危不乱,临阵主持大局的模样,却让耿淮山也有了依靠!</p>
“陈主任,我妈……”</p>
“我妈的情况,是不是很严重?”</p>
陈路面色严肃,没有理会耿淮山,而是直接说了句:“把这几天的治疗方案给我!”</p>
“我看看到底怎么回事?”</p>
陈琳闻声,自己连忙跑去拿来了病历夹。</p>
陈路翻开之后,越看越是皱眉,越看越是惊心!</p>
合上病历夹,陈路开门见山的对着耿淮山问了句:</p>
“老人最近吃饭怎么样?”</p>
耿淮山这才松了口气:“我妈虽然便血或者其他,一大堆的问题。”</p>
“但是……这个吃饭啊,一直都很不错!”</p>
“只是,今天晚上一碗粥都没有喝下去。”</p>
“哎……”</p>
陈路闻声,身子颤抖,甚至拿起病历夹差点摔在地上!</p>
“简直是胡闹!”</p>
“有这么治疗的吗?”</p>
耿淮山一听这话,顿时皱眉:“陈主任……这话怎么说?”</p>
“这方子是杨主任亲自开的,我这边还找人看了看,说房子不错。”</p>
“这才让我母亲继续服用的。”</p>
陈路面色严肃的看着耿淮山,直接说了句:</p>
“你知道,差点耽搁了你母亲的病情吗?”</p>
“真的是太乱来了!”</p>
“这种病,能食者生,不能食者死!</p>
中医认为,这种病,因火毒炽盛,而不能饮食者,正可弃之而不救也!”</p>
“凡痈疽之症,均以有胃气为佳,故治痈疽,以扶胃气为第一义,而少加败毒化脓之味,则正气不伤而火毒易散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