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策反!(第3页)

 “其实我有个建议,就是增加对于不同品级的中药进行分类,分开统计!”

 陈路听见这话,笑着说了句:

 “曾局长,这亩产量,其实代表不了什么,不同地区的产能是不同的。”

 “你应该了解吧?”

 曾嘉荣顿时脸色一变,显然,他上任时间并不长,对于中医药的情况,了解的有限。

 而这边,任新航说了句:

 “众所周知,中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及价格,完全不挂钩。

 比如,南州种植年纪将近六百多万亩,可是产量却有两三百多万吨,可偏偏市值只有四五百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川蜀种植面积达到了八九百万亩,产量却只有一百万,可偏偏综合产值却达到了1500亿!

 云南更是夸张,将近一千万亩的种植面积,产量也只有一百三十多万吨,可是……人家市值却达到了2000亿!

 这就涉及到了中药的类别不同,导致了各种关系。

 有些中药的价格,和蔬菜差不多,可是有些价格,却很高很高。

 一些中药材品种价格较高,如川贝母、麝香等,这些药材的市场需求大,但产量相对较低,因此即使种植面积不大,也能产生较高的市值。

 例如,川贝母主要生长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的高海拔地区,其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因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而使得其所在地区的中药材综合产值较高。

 而像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金银花、板蓝根等,虽然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但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其对市值的贡献相对较小。

 比如南州地区可能种植了大量的金银花,虽然产量达到了两三百万吨,但由于金银花价格相对稳定且较低,导致其市值只有四五百亿。

 所以,这些差距很大!”

 “所以,曾局长,你所说的,你们的亩产量高,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有些省份,比如黑江省,他们的产量的确不高,可是在人参等多种珍贵中药材的数量比较高,所以,亩产量优势不高!”

 此话一出,顿时曾嘉荣的脸色变了。

 江志龙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呵呵,这位曾同志,我觉得,你们省内关于干部选拔,还是得慎重一些!”

 “要不然,容易闹笑话!”

 本来大家看这个跳梁小丑就有些不舒服。

 作为东北人的江志龙瞬间就开口嘲讽。

 这让曾嘉荣瞬间有些下不了台。

 其实,经纶制药这边,其实大多数都是普通药材。

 毕竟,这些省份都是中医药发展不是那么顺利的省份。

 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省份。

 就比如在今年局长会议上,不少省份都是被点名批评了。

 当然了,那些本身发展就很厉害的省份,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也不会和陈路进行合作。

 毕竟,就比如那些那些云南、川蜀等地区的药物,也压根不愿意和陈路合作。

 如云南的“云药”品牌,通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和推广,其中药材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获得更高的价格和市场份额,进而提升了云南中药材的综合产值。

 人家自己发展的已经很好的,压根不需要甚至不屑于和陈路展开合作。

 愿意和陈路合作的也大多数是一些发展落后的省份!

 虽然可以提供三百万吨的中药原材料,可是……总共价值,并不是很高。

 按照往年的价格算下来,其实也就不到六百亿。

 很快,会议继续进行。

 这一次,曾嘉荣没有和跳梁小丑一样,站出来说话。

 很快!

 会议就进行到了关键的时候。

 陈路开口说道:

 “今天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明年的发展问题!”

 “我们和经纶制药以及联合潼川省中医药大学,研究出来一种新的种植方法。”

 “但是,新的种植,需要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前往监督指导工作。”

 “大家现在是统一战线。”

 “所以,我希望都进行一次革新!”

 “需要对土壤以及种植基础等诸多条件,进行一次管理。”

 “还要对药农进行培训!”

 “如此一来的话,是需要承担一部分费用的。”

 “毕竟,培训费用,我们这边可以承担,但是……对于土壤的改良,是长期的,而且比较耗费物力和精力,所以这个钱,还得由各自承担。”

 “大家觉得如何?”

 此话一出,顿时现场众人好奇了起来。

 很快,杨兴瑞问了句:“陈局长,这个费用高吗?”

 陈路犹豫片刻,说道:“根据种植的不同农作物,有不同的价格。”

 “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土壤改良,更适合生产相关的药物。”

 “一般来说,一亩地的价格,大概是在一千块钱左右。”

 “说便宜,真的不便宜!”

 “但是说贵,也不至于太贵!”

 毕竟,对于药农而言,这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了。

 同样,对于一个省份而言,一亩地一千块钱,动辄几十万亩的土地,一百万亩就是十个亿!

 想要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显然不现实!

 而那些企业同样也开始皱眉起来。

 因为他们都是合作制度。

 很快,一个企业代表问道:“陈局长,我们愿意相信你,但是这笔钱,毕竟不是小数目。”

 “这一千块钱下去,能有什么样的效果?”

 陈路继续说道:“效果是长期的,至少需要三年的培育土壤时间,但是,我可以确定,可以提高药材品质,也能实现小范围增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具体多少,我不敢保证。”

 “可是,却对于我们进行海外出口,是一件好事儿。”

 “因为土壤改良之后,在未来种植领域,会减少重金属残留,并且我们新型的种植方式,会减少对于农作物的需求,从而解决农药残留等诸多反应。”

 “对于我们今后出口海外,是 有帮助的!”

 “当然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考虑考虑。”

 “并不需要着急给我答案。”

 这边,刚才最后一个进来的男子,叫陶广生。

 他是辽州省那边的一个企业代表,他们的公司规模不小,在辽州省也有一定影响力。

 陶广生忍不住说道:“这一点,我觉得没有必要了吧!”

 “我们签约土地三十多万亩,这真要是全部进行培训,还有土壤改良,这得多少钱啊!”

 “而且,我们本身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了。”

 “您说是吧?陈局长!”

 “曾局长帮助我们改良土壤,可没有怎么花钱!”

 “当然了,我不是说陈局长是想要挣钱的。”

 “我是觉得……这有点贵!”

 “而且还要持续几年。”

 “我怕们撑不住啊!”

 “再说了……中药材出口多难啊,我们费这么大力气,到时候无法完成,这找谁去啊?”

 “陈局长,你得考虑考虑我们的生存问题啊!”

 陶广生的话,其实也说中了不少人的心声。

 毕竟,大家做企业的,要么是药农,若是不是逼不得已,真的不愿意投入那么多钱。

 而且未来还看不清呢。

 谁能保证就一定有好处啊?

 陶广生继续说道:

 “陈局长,其实我们今天来!”

 “就是希望知道一个事情。”

 “您这样把我们的药物集中起来,能不能帮助我们卖个好价格!”

 “我们不是您这样的领导。”

 “我们是要靠这个吃饭的。”

 “多少药农,多少家庭,等着要钱呢。”

 “您给我们一句话。”

 “我们这些药,能给多少钱?”

 “怎么样?”

 “直接点。”

 “要不然,我们跟着您干,有什么意义啊?”

 听见这话,果然,不少人纷纷点头。

 “是啊,陈局长,大道理,我们不懂。”

 “您就跟我们说说,咋弄能挣钱!”

 “要是能多挣钱,我们也愿意配合对土地进行改良。”

 “可要是挣不来钱,您说我们图什么了?”

 “辛辛苦苦一年,增产了,丰收了,若是还挣不到钱,这多少有些让人寒心啊。”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纷纷站了出来。

 陈路微微一笑,带着几分戏谑看着陶广生,他自然看出来了对方的不对劲儿。

 同样!

 他何尝不做准备呢?

 从他得知,任新航拒绝了薛桂山的华英药业公司开始,就意识到对方肯定会有所动作。

 再说了……

 他们这样组织起来的团队,显然不可能太过于顺利。

 陈路笑着说道:

 “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谁也不能控制。”

 “陶总,你说的对吧?”

 陶广生微微一笑:“我,说句实话,陈局长,我若是你啊!”

 “我自然可以帮助大家伙儿卖个好价钱!”

 “只要质量合格,一切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

 “我说了也不算话啊!”

 陈路一听这话,顿时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果然,这薛桂山绝对找了他们。

 甚至于,双方都谈妥了很多事情。

 陈路这时候,开口说道:“既然陶总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看来……曾局长,你也是这么想的吧。”

 曾嘉荣不由得脸红了几分,梗着脖子说道:

 “其实!”

 “对于我来说。”

 “无论是和陈局长进行合作!”

 “还是独立发展。”

 “都只是为了我们药农的收益问题。”

 “所以,归根到底,我看的是谁能更大程度的为我们药农获得最大的收益!”

 “所以,我保留意见。”

 “我也想听听,陈局长把我们统一起来,要做什么事情?”

 陈路这时候,收起笑容,看着大家:

 “我其实把大家整合起来。”

 “不是为了短期获益。”

 “而是为了未来获益!”

 “所以,我才会培训药农,改善土壤。”

 “我希望,我们的中药药材,不会被廉价的处置,不会任人宰割。”

 “我希望可以效仿云南等省份,学习日韩的方式,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立中药品牌!”

 “有朝一日,可以享誉全国,卖到全球!”

 “这就是我的计划!”

 “当然了,这个计划,可能需要一年,也可能需要五年,需要十年!”

 “这是一个长期的未来的规划!”

 “一朝一夕,很难达到!”

 “当然了!”

 “我今天召集大家过来,也是真心还真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不会强把大家扭在一起,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更不是手段!”

 “我需要的是合作伙伴。”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

 “我需要的是甜瓜。”

 “所以呢,我尊重大家的选择。”

 “若是决定和我们共进退,我们今年就可以签署协议!”

 “若是不能的话,那大家……各奔前程。”

 “所以,我话到此为止。”

 “全凭大家。”

 话音落下,杨兴瑞第一个站了起来:“我愿意支持陈局长!”

 “我们这些年来,中医药就处于这样一个积弱已久的时期。”

 “若是不能寻求突破,继续下去,迟早会走向衰败!”

 “我代表徽州省,以及省内各大医药公司,愿意和陈局长合作!”

 “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

 “这是长久之路!”

 此话一出,江志龙也点头:“我也不愿意在给国外的那些公司当供应商了!”

 “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

 陆陆续续的,很快不少人站了出来。

 可是!

 这时候……

 曾嘉荣站了起来:

 “抱歉!”

 “陈局长,你的未来,我们不敢期待。”

 “但是,当下,我们有自己的路去走。”

 “所以,抱歉。”

 “我代表辽州省,取消合作!”

 这边,陶广生也笑了起来:“呵呵,我也取消!”

 “不过,大家若是想要卖高价,可以找我!”

 “我可以答应比起去年,让大家的价格提升一些。”

 “大家可是要记住,我们国内的中药材的销量,每年也就六七百万吨!”

 “可全国,今年的产量有一千两百多万吨!”

 “能不能卖出去,很关键!”

 “我们是商人,下面很多药农等着我们吃饭呢。”

 “所以,未来,我们可不敢去赌!”

 “眼下的东西要是卖不掉,我们就没钱。”

 “我觉得,大家也好好考虑考虑。”

 “当然了,你们也可以联系我,我这边,也有一定的途径!”

 “呵呵,再见了!”

 此话一出,顿时现场安静了下来。

 却也有不少人动摇了起来。

 不是所有企业,所有地区,都愿意陪着陈路去赌一个未来。

 而且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未来这种东西,谁能说得准呢?

 眼下,能不能把药品卖出去,卖个什么价格,才是关键!

 毕竟每年剩余这么多。

 能卖个好价钱,到手的才是最重要的!

 一时间,不少人内心也开始挣扎起来。

 ……

 ……

 ——————————————————————————————————————————————————

 其实每年,我们国家的产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销售量却不高。

 关于中药生产量和销售量其实是不对等的,主要原因很多,比如涉及到了很多因素,家里面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给大家解释一下。

 比如,某年,全国中药生产量为1000万吨,可其实销售量只有五百万吨,中药材生产出来后,并不会立即全部进入销售环节,而是会有一部分作为库存储备起来,而且,生产周期与销售周期的差异。

 第二:中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加工,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一些中药材可能在当年生产出来,但要到下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会逐渐销售出去。

 除此之外,就是市场供需关系、统计区别和差异(各省份统计都不一样,比如有些原材料需要炮制,有些不需要),还有就是价格波动等等,受到影响了。

 ps:这一章比起平日要多不少。

 不过,稍后我还会继续写一点,应该还有第二章,大家早点睡,明天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