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谋士以身入局(第2页)

 “后来,实验成功了!”

 “学校要举办庆功宴,我老师一激动,把剩下的猪肉拿出来了。”

 “哈哈哈,我师娘气的和他打了一架。”

 “可我老师,却笑了一整天。”

 “那是我这辈子,实验成功最高兴的一次。”

 “那一次,上面给了我们30万的奖金,终于把学校老师们拖欠的工资,给补上了。”

 “哎……”

 “我因为那个实验,出名了,被协和医学院,那时候协和还是在清华,我被特招,去读博士。”

 “我第一次去协和实验室,真的是吓到了!”

 “自动血液细胞分类计数仪、自动细菌鉴定仪、全自动酶标仪……”

 “那些都是我梦里面才有的!”

 “可是,新实验,需要很多钱,买新的试剂、购置新的器械……”

 “那时候,八十年代末,那时候,美国的很多器械,进不来……”

 “我们很努力……”

 “可是,就是那样,我们实验室停摆了三次,三年时间,几乎是每年停摆一次……没办法,没钱了……”

 “后来……”

 “我的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我拿到了来美国进修的机会。”

 “那一年时间,我来都美国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可乐不是那么高端,原来猪肉不需要凭票购买,甚至可以仍在垃圾桶,原来……实验室的经费,还能多到花不完,原来……一个项目,可以有几千万美金……”

 “你们应该很清楚,培养一个顶级的医学生化领域的科学家,需要多少钱!”

 “那时候,祖国穷……”

 “没钱,没人……”

 “怎么办?”

 “哎……”

 “我就寻思,我能不能在这边先积累积累……”

 “嗯,用你们年轻人的话来说,来这边打野!”

 “不吃自己家的经济,用对面的经济,先把自己养肥了?”

 听见这话,同学们不少都流泪了。

 他们不知道,李清玉老师竟然还有这样的一段历史……

 听着老师那些年的事情,大家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李清玉随后深吸一口气,笑了笑:“其实,培养你们,我也是有私心的。”

 “我希望……可以给祖国,增加一点家当。”

 “你们也看出来了,这些年来,我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咱们国家的。”

 “而且,很多核心项目,核心实验,关键的技术,都是你们在参与。”

 “我老了,你们……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

 “祖国现在需要我们,我……想带着你们回家。”

 “但是,说实话……”

 “你们和我不一样了。”

 “时代也不一样了。”

 “你们也不需要付出那么多了。”

 “所以呢,去留,你们自己做决定吧。”

 说完,李清玉站起身子,对着大家微微鞠躬。

 现场,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安静之中。

 大家沉默了下来,回想起这些年来。

 似乎真的如此……

 李清玉老师这些年,其实真正意义上,说有什么伟大的奖项,都没有……

 是实力不够吗?

 不是!

 诺奖,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奖项。

 而是一个政治手段。

 对于李清玉这种,有一定的民族主义,种族色彩的人,他是不可能获得这些奖项的。

 而老师,却也不在乎。

 他们这些年,也知道,老师这些年备受争议,不仅是国内,就是国外,这些西方的科学家也瞧不上李老师。

 觉得他是一个吝啬的葛朗台!

 可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

 老师这些年,对于他们,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在金钱和资源,甚至是教学方面,是毫不吝啬的倾囊相授。

 现如今,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

 原来……老师始终惦记着那个家。

 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是呢?

 在外游子,多想回家?!

 良久之后。

 忽然,最年长的学生,也是伯克利实验室最有前途的,最年轻的教授开口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愿意跟着老师回去!”

 此话一出,陆陆续续,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

 “我也愿意!”

 “我早就想回家了!”

 “我回去!”

 “我也回去!”

 ……

 ……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

 李清月的眼泪,再次打湿了眼眶。

 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他深吸一口气:“好!”

 “好!”

 “好啊!”

 “老师谢谢你们!”

 “你们回去以后,就是国家的骨干人才!”

 “回家!”

 ……

 ……

 潼川省中医药大学。

 校庆即将到来,陈路这几天很忙。

 校庆期间,要举办多场会议。

 除此之外,还要邀请在外的游子回家。

 作为潼川省中医药大学最新上任的校长,陈路的压力也很大。

 他想把这一次的校庆,举办的有纪念意义。

 不说有多高端大气,但是……他希望来参加校庆的人,都能看到现如今母校的变化。

 中医药大学六十年校庆,也培养出来很多优秀的人才。

 六月的阳光,明媚动人,校园里的树木,参天蔽日,遮住了这盛夏的骄阳。

 陈路陪伴着几位老人,在学校里面闲逛。

 “这棵树!”

 “是我们当时亲手种下的。”

 “哈哈,现如今,都这么粗了!”

 一位老人笑着说道,忍不住上手摸了摸,感受着树木的年轮,感慨着光阴的流逝。

 “呵呵,是啊,你忘了吗?当初你和老沈,还因为这个吵起来了,你们非要比较谁种的多!”

 “哎……”

 “老沈若是活着,看到学校现如今这般面貌,或许……他也会高兴吧!”

 说到老沈的时候,几个老人都忍不住沉默了下来。

 “哈哈,你们瞧,老于,你瞧,这里是不是你老婆的猪圈啊?”

 “哈哈哈!”

 那人也意识到了他的话语让大家多少有些伤感,顿时笑着指着一个亭子说道。

 其他人闻声,连忙笑着看了过去。

 只是,彼时的猪圈菜园,现如今成了亭台水榭,彼时的秽浊之地,此时此刻,也满是花香鸟语。

 看到这一幕,老张忍不住笑了笑:“哈哈哈!”

 正要笑着说话,一旁的一个老妇人恶狠狠地瞪了几人一眼。

 “哼!”

 “你们还好意思说?”

 “我的猪圈菜园。”

 “我那时候,养了七八年的猪,硬是一头没有卖出去。”

 “隔三差五,要不就是猪跑了,要不就是被偷了!”

 “我就纳闷了,明明我们学校有保安,咋就隔三差五的丢了猪呢!”

 “还有那菜园?”

 “我种的黄瓜西红柿多好啊!”

 “可是,隔三差五就没有了,老张还和我说,肯定是被猪啃了!”

 “我家猪能吃那么多?”

 “再说了,我咋就不知道,猪还吃辣椒呢!”

 “你们几个啊……”

 伴随着老妇人的话,顿时周围大家都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这些人都是学校的建校元老。

 老于的妻子,也是那时候学校后勤的领导。

 现如今,大家回忆起来当初的事情,都忍不住噙着泪,笑着笑着……回忆着,张望着,也翘首感慨。

 “哎……”

 “你们啊,真不要脸啊,丢了猪的锅,我背了这么多年啊!”

 “也不见你们道个歉给我。”

 “真的是……”

 “瞧一瞧,我这腰,一辈子在家里是直不起来了。”

 拄着拐杖的于汉生叹了口气,佝偻着的身躯,驻足观望着那个猪圈。

 这时候……

 老于的妻子忽然笑着说了句:

 “你还委屈上了。”

 “我不骂你,还夸你啊?”

 “你以为你们半夜偷猪的时候,我能听不见?”

 “我家窗户就在前面,你们做啥,我是一清二楚!”

 “可是……我还能说点什么呢?”

 “那时候穷啊,别说咱们老师了,那些做科研的孩子们,一个个吃不饱的,我哪儿忍心啊!”

 “哎……”

 “你说,做科研,本来就费脑子,真要是一点荤腥不沾,那群孩子们……哎!”

 说着说着,老妇人的眼泪,也开始落下,她忍不住掏出手绢,擦了擦眼泪,随后摇了摇头。

 这时候,任新航挠了挠头:“呵呵呵。”

 “我就知道,师娘肯定是爱我们的。”

 “每次,我们去找老师的时候,师娘总是会让我们拖到中午。”

 “然后给我们做一桌子的菜。”

 任新航的话让老太太笑了笑:

 “那时候,条件有限!”

 “就那个大馒头,就着白菜,你们几个小伙子能吃我们半个月的馒头!”

 “吓得我啊,生怕你们吃坏肚子!”

 “呵呵呵……”

 “你啊,都没有你们师兄懂事,每次,你们师兄都拦着你们,不让你们吃完,给我和你们老师留几个馒头。”

 “哈哈哈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时候……

 忽然一个老教授说了句:

 “那时候真的穷啊!”

 “春叶,你还记得吗?那时候,你不小心打了几片载玻片哭了一天。”

 听见这话,一个六十岁左右,端庄秀丽,头发盘起,虽然脸上多了不少皱纹,可是满身的书卷气难以遮掩,他身着一身浅色青花旗袍,驻足看着不远处的实验室,眼泪流了下来。

 “记得。”

 “我怎么能不记得呢?”

 “那时候……师兄为了不让我伤心,几天没吃饭,用肉票找隔壁学校的老师,换了几片。”

 “……”

 女人的话,再次让现场安静了下来。

 “陈校长,我师兄……您邀请了吗?”

 此话一出,顿时!

 众人的脸色变得几分不太好看。

 似乎这个词语,在大家眼里,已经成了一个禁忌词汇。

 李清玉!

 那个潼川省中医药大学建校以来最具才情,最有天赋的学生。

 “哼!”

 “不要在我面前再提这个名字!”

 于汉生手里的拐杖,直接杵在地上,重重的敲了一下。

 顿时,现场的众人,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当初举全校之力,培养出来的,最具天赋,最有未来的学生,现如今……成了大家最不愿意提起来的一个人。

 而这时候,任新航跟在人群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于汉生是他的老师,李清玉是他的师兄。

 任新航的声音带着几分苦涩。

 他当然知道,老师内心深处,最喜欢的,依然是李清玉师兄。

 只是……

 这么多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