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不正之风(第2页)

 陈路闻声,顿时笑了笑,并不在意。

 他虽然不了解涂匡生这个人,但是,他了解对方的能力和思维。

 陈路花费了一点时间,连续看了涂匡生的几篇文章。

 看完之后,他说实话,有些震撼,甚至有些惊喜。

 因为目前涂匡生进行研究的,就是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技术。

 陈路感觉,完全是有机会把这项技术升级的。

 目前,强生集团引以为傲的中心血管通路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靶血管分析和筛选技术。

 而这项技术,主要的核心就在于利用超声等技术,血管进行一些分析。

 当然了,人家这技术显然不可能这么简单。

 问题就要回来了。

 什么是中心血管通路技术体系?

 这并非是一个问题!

 而是三到四个问题!

 首先,这个中心血管通路技术体系,有什么用呢?

 所谓血管通路,就是向血管里输注和从血液中祛除液体、物质的快速、直接的途径。

 血管通路可以用于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肠外营养、输血,也可以用于取血和血液透析。

 同样,对于那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也可以紧急建立血管通路,方便把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之中。

 所以说,中心血管通路体系,就是人体的生命线!

 这项技术不是说国内没有,其实国内也有!

 可是……不成熟!

 这项技术,几乎遍布了临床治疗的方方面面。

 可偏偏,我们在这项技术中,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血管通路。

 这是往好听了说。

 简单点说,就是落后的血管通路。

 这样的血管通路,存在三个最大的问题!

 也是我们目前该项技术的三大挑战。

 第一:穿刺难!

 第二:定位差!

 第三:并发症多。

 因此,临床经常会出现,因为穿刺技术落后,而导致了比如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等很多疾病。

 而偏偏,临床上实施救治需建立中心血管通路,每年全球近2400万例,我国600万例。

 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强生集团这一次如此底气十足的原因所在。

 国内想要引进这项技术,那就得付出代价。

 而让陈路有些开心的是。

 他没有想到,在中西医结合学院里,陈路竟然能遇到涂匡生这样的人。

 中西医结合学院十二个教研室,他感觉……一定会有宝藏的。

 只要给他们机会,说不定是真的能成功!

 想到这里,陈路看向涂匡生,微微一笑:

 “涂教授,你不用着急!”

 “既然来了,我就想和你好好聊一聊。”

 结果……

 涂匡生直接开口问了句:“刚才,李主任说你能给我钱?”

 “你只要给我科研经费,我愿意跟你聊。”

 “如果给我画饼的话,就算了,我没有那样的功夫。”

 陈路忽然笑了起来,直接掏出一张支票,递给了涂匡生:“随便写!”

 涂匡生此时也被陈路的这一番动作给震撼到了。

 这……

 他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陈路:“这不合适!”

 “这是你的钱。”

 陈路摆了摆手:“不是,这是别人对于咱们学校的捐赠。”

 “我现在给你钱。”

 “让你来进行科研。”

 “你随便写,我只有一个要求,把你正在研究的关于《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穿刺的多参数选择方法》给我完善出来。”

 “越快越好!”

 “不惜代价。”

 “你来写吧。”

 陈路的豪横,直接让李丽红和涂匡生两人目若待机。

 说实话……

 这么多年了,他们哪儿遇到过这样豪横的院长?

 不,准确点说是,听都没有他听说过好吗?

 而且……这项技术,值得吗?

 国内研究该项技术的人很多,企业也不少,可是……他真的可以吗?

 涂匡生一咬牙,目光里都多了几分坚毅,随后直接拿起笔,在支票上面准备开始签字。

 他直接把第一个数字写在了百万上面!

 准备写个5,可是……

 稍微犹豫了片刻之后,还是写了个2。

 他觉得,两百万已经很多了。

 这一笔钱足够他来把后续的研究完成了。

 但是……

 他看向陈路,忽然说了句:“陈院长,我得声明一点,时间越快,需要的东西就越多。”

 陈路拿过来对方的支票,直接在前面加了1。

 “够了吗?”

 涂匡生自认为是一个有些清高的教授,可此时此刻,却不得不拜服在金钱的诱惑力下。

 “够!”

 “够了!”

 “真的够了!”

 陈路微微一笑:“不要给我省钱,我最不缺的就是钱!”

 “抓紧时间,时间比起金钱,更有价值!”

 “去吧!”

 涂匡生,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生怕陈路反悔一样,抓起支票,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陈路的办公室。

 陈路忽然说道:“等一下!”

 涂匡生一愣,一脸警惕的看着陈路:“你……你不会要反悔吧?”

 陈路翻了个白眼:“想什么呢。”

 “我对你有一个要求。”

 涂匡生直接说道:“除了钱,什么都好说。”

 陈路微微一笑:“我说的就是钱。”

 “我要你把钱花完,一分不剩。”

 “我要的是结果,不在乎这个钱怎么花。”

 涂匡生一听这话,还有什么好说的,咧嘴一笑:“那我走了!”

 陈路摆了摆手:“去收拾一下自己,怎么说也是我们中西医结合学院的门面。”

 涂匡生满不在乎的走了。

 而此时,一旁的李丽红,此时此刻,也感受到了来自于金钱的……强大震撼。

 陈路直接看向李丽红:“你也要吗?”

 李丽红清冷的模样瞬间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狂热。

 陈路笑了笑,直接说道:“行了。”

 “这个给你!”

 “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说话间,陈路直接掏出了一张支票:“我对你要求比较高。”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中西医结合专业,所有教研室,你通知一下,明天下午,组织会议。”

 李丽红顿时愣了一下:“课程改革?”

 “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学校也没通知啊?”

 “这么大的事情,不应该吧?”

 “而且……课程改革,需要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教研室这边的工作压力会很大。”

 “这么多年,我也没有听说过中西医专业改革啊?”

 陈路点头:“没错,正是因为这么久没有变化了,才需要改革。”

 “教育部的通知很快就会下来。”

 “我们中西医结合学院,将会作为试点来进行。”

 李丽红深吸一口气:“领导,您答应下来这么大的事儿……”

 “啧!”

 “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而且,课程改革,很容易引起争议来,若是到时候做不好。”

 “这是好几届孩子们的未来。”

 “教育界也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陈路闻声,他深知其中的压力。

 可是,不破不立,中西医的发展是需要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的。

 中西医结合,不能单纯的使用中医+西医的治疗理念了。

 单纯的中西结合,非但不会让这群孩子们有很好的竞争力。

 对于中国医学的发展而言,甚至会落后于其他国家。

 想到这些,陈路看向李丽红,淡淡的说了句:“总得有人去做吧?”

 李丽红本身就是学术出身,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中西医结合的教授。

 无论是对于中医,还是对于科研,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李丽红也知道,“您想怎么改革?”

 陈路沉默片刻之后,直接说道:“首先:加强现代医学中生理生化的比重。”

 “其次,加强对中医病案的分析和临床总结。”

 “最后,利用现代医学对中医的经验进行剖析。”

 “我们要做的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中医传统的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寻找治病的根源。”

 “中医的确很厉害,但是中医也有着其严重的不足!”

 “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国医大师,即便想要成才,中医终究是一门需要天赋的学科。”

 “如此一来,我们要做的任务,不是培养顶级的中医,因为这不现实。”

 “我们要做的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精通中西医结合手段,对于中西医治疗疾病都有着不错理解的专家。”

 “然后,在高精尖人才的带领下,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中坚力量。”

 “毕竟,我们论中医的水平,是不如我们学校中医学院的人才。”

 “论现代医学水平,我们也根本比不上西医院校。”

 “可是,我们同样也有着优势,就是对于中西医都有坚实的基础,如此一来,再加大对学校影像学、生理、生化等学科的基础研究。”

 “利用基础,发挥中医病案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子。”

 “举个例子,就比如我这一次对于卡恩综合征的研究,就是利用中医的治疗经验,去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对疾病,对人体,都进行深入的剖析。”

 ……

 陈路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

 自从他进入锦川市人民医院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儿。

 中医不会消亡。

 而是会寻找自己的优势领域,发挥几千年的临床经验,对于疾病进行探索和治疗。

 而现代医学,他们完全无法超越西医院校的临床学科。

 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学好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利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对中医的病案,进行丰富的临床分析,寻求更好的治疗手段。

 中医的整天观念治疗,绝非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要优异的。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人体是一个整体的治疗思路。

 在陈路的思路里,中西医结合,无论中医也好,现代医学也罢,都是工具!

 归根到底,是健康和治疗。

 医学,本就不应该分出东西来。

 而是需要达到健康的目的。

 所以,他既不会高看中医,也不会优待西医。

 在他眼里,这些都只是医学发展途中的不同的治疗手段和途径罢了。

 殊途同归!

 这是陈路的目的。

 听完陈路的话,一旁的李丽红也有些被陈路的胆大给震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