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手签的意见(第3页)

高振东欣然赴会,这个事情其实他也好,防工委也好,都考虑和酝酿很久了,但是前期条件一直不成熟。

通讯手段是一方面,还有部队那边的想法也是一方面。

对于部队来说,没有相关经验,没有真正感受过在网络和信息条件下的指挥作战,对于自身的很多要求根本就是不清晰的,他们提不出自己到底想要一个怎么样的指挥系统。

通过对脏三这一战,在综合指挥上初步尝到了甜头的他们,自然而然生出了更多的想法和期望,加上军用数字通讯系统在军通所、邮通委、高振东等各方的努力下,也有了初步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这件事情就有了讨论的基础。

坐在会场里,几乎都是熟人,随着高振东在这方面持续的发力,部队系统认识他的人也多了起来。特别是军通所的同志,看见他都先叫一声高老师,然后才去坐下。

会议一开始,部队的同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军通所的同志现在比较抠脑袋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通信网的问题。

“……从当前的经验来看,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个能够有效自组织、自管理的通信网络,这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防工委的领导有些不太明白:“通信网?你们现在的通信设备是能够相互通信的吧?中间难道有什么阻碍?”

军通所的同志点点头:“是的,点对点通信,当通信双方能够直接连通的时候,这时候问题还不突出,只需要处理信道冲突和阻塞问题,但是这也有隐患,当大量的通信终端在同一个信道中通信的时候,这种冲突和阻塞几乎会恶化到无法通信的程度。大量的通信终端可能陷入无休止的重连和等待之中。”

简单举例子就是,当两个人同时呼叫同一个人的时候,他们还可以通过默契、惯例、随机延迟、信道占用侦听等方式完成等待和呼叫,最终完成通信。

但是当十个人乃至一百个人同时呼叫同一个人的时候,情况就恶化起来,可能所有发起呼叫的终端仅仅是呼叫过程,就会塞满被叫终端的通信资源。

这还没考虑所有人都在同一频道上,直接阻塞频道的情况。

“振东同志,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防工委总工直接点名高振东。

高振东从自己的笔记本上抬起头来:“有想法,不过牵扯有点广,现在说起来零零散散的,意义不大。而且我估计,信道阻塞其实不是他们碰到的最大问题,我还是一会儿再说吧。”

军通所的同志对高振东的猜测很是佩服:“高总工说得对,最大的问题,还是信息的寻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