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第2页)
而且这位同志不只是理论,在应用上也是极为精熟,抛开可能被淹没在那一堆xx里的应用不提,光是科技院的原研所,就是在人家的带领下在搞一个激光应用的课题,而且马上就要出成果,从现状进度和成果来看极为喜人。
“好!这个办法好!”一位科技院的同志拍了拍桌子,越想越觉得这一手妙啊。
难办?那你们都别办了!
你们抢人是吧?都别抢了,是我们的了!
你们的理由再怎么充分,也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第一”来得硬,就算是诸如十二机部有那么几个世界第一,但是没有激光、高能物理来得格调那么高!
有的部委“高”,有的部委“硬”,咱们这里又高又硬!
这样哪个部委都不得罪,而且还把这位同志放到了足够高的层次上。
“还得是你们搞理论的办法多,想得周到,就这么干!”
其他同志也纷纷附议
“嗯嗯嗯,这个办法不错。”
“对对,这种同志还是放到我们科技院自然科学这边比较好。”
“这样不错,应用只是招式,理论才是总纲嘛。”
“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名单很快报到了上面,一位首长看着这份名单,看到高振东的时候大笑起来:“科技院那边,好一手釜底抽薪啊,哈哈哈。嗯,这位同志就这样,不错不错。”
——
这件事情高振东自己虽然定了,但是离公布还有段日子,高振东这种没什么自然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其他的还有得讨论。
不过高振东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他正在看着眼前的一台机床。
“高总工,光阳厂的同志把您教他们的绝对多圈编码器做出来了,已经装机试用,效果很好,不过我们遇到了新问题。”
“噢?什么新问题。”看着滋滋作响的机床,一根钢件车刀刚过去,铁屑翻卷之间,就立马泛出了蓝色。
这好像是进刀有点大了?哪个操机仔编的程?
高振东一边在心里想着这些不靠谱的,一边听同志们的汇报。
“精度,现在已经明确的,至少有减速机传动精度不够,导致最终做出来的工件精度上不去。”
机床上用到传动的地方就多了,主轴,旋转,进给……
高振东想了想,问道:“只是传动?电机就没问题?”
对于机床来说,想要精密控制诸如进给量之类,那负责这个量的电机自身首先就最好是精密可控的。
“电机我们现在用的是从高卢进口的高精度步进电机,通过减速之后,如果减速传动机构没问题,按照理论计算能够满足要求,但是现在减速传动机构自身就不够精确,我们也不太好确定到底步进电机装上去之后到底有没有问题。”
伺服电机还没弄出来呢,所以现在我们手上能拿到的相关设备,也就是步进电机了,幸亏有高卢鸡这个渠道,我们手上的步进电机性能和参数并不差。
高振东有些奇怪:“光刻机的运动控制精度已经很高了啊,怎么到机床上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