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破茧之夏(第2页)

 

然而,缓解压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焦虑的情绪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幽灵,时不时就会再次袭来。一次模拟考试,当成绩公布的那一刻,九月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看着试卷上那鲜红刺眼的分数,她的心情瞬间跌入了无底的深渊。那一个个叉号,像是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她的心。

 

她本以为听音乐、跑步能让自己摆脱压力,可此刻,这些方法似乎都失去了效果。她坐在座位上,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未来变得一片黑暗,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我真的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吗?我付出的这些努力真的值得吗?”这些疑问在她脑海中不断盘旋,如同一团解不开的乱麻,让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学校图书馆角落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个关于马拉松选手的故事。那个选手在比赛中遭遇了重重困难,身体的疲惫、伤痛的折磨、对手的强大,每一项都足以让人退缩。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最终冲过了终点线。

 

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九月,她突然意识到,高考不正像一场漫长而艰辛的马拉松吗?自己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轻易放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她要像那棵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的竹子一样,勇敢地面对高考的挑战,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都要咬牙坚持下去

 

从那以后,九月像是重新找回了斗志的战士,更加努力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她利用周末的时间,静下心来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校园,天边才泛起微微的鱼肚白,九月就已经坐在教室里。她的声音轻而坚定,背诵着英语单词,一个又一个,那些陌生又熟悉的词汇仿佛是她向梦想迈进的阶梯;随后,她又沉浸在语文古诗词的世界里,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从李白的豪放洒脱到杜甫的沉郁顿挫,她努力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课间休息时,整个教室充满了同学们嬉笑玩耍的声音,桌椅挪动的声响、交谈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但九月却不为所动,她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整理课堂笔记。她的眼神专注,手中的笔不停地写写画画,将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反复揣摩每一个知识点,遇到疑惑的地方,她会在旁边画上一个小小的问号,提醒自己课后去解决。

 

晚自习时,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和偶尔翻书的声音。九月全神贯注地做着练习题,灯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她坚毅的神情。遇到难题,她不再轻易退缩,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先是自己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答,查阅之前做过的笔记和参考资料,寻找相似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如果还是没有头绪,她便会起身,走到老师的办公桌前,虚心地向老师请教;或者与同学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空气中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九月不仅解决了难题,还收获了同学们的友谊和老师的赞赏,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她还学会了时间管理。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时间表,精确到每一个小时甚至每一分钟。比如,早上起床后到上课前的时间,用来背诵文科知识点;课间十分钟,除了适当休息,还会利用两三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午休时间,她会花半小时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保持思维的活跃度;晚自习则按照科目分配时间,集中精力攻克难题。她将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起来,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充实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