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不会游泳的渔民子弟
第634章 扬州城发盐(第2页)
林如海脸色轻松,心里想:这小子如此狡猾,又有韩王信任,以后立足朝堂,照顾家里,应该是没问题的,将女儿交给他,也算放心了。
…………
第二日,清晨,衙役们在整个扬州城,每条街道,敲锣打鼓,在巡盐御史衙门与盐运使衙门口,免费给贫民发盐,不论年纪大小,每人半斤,一家人都可以去排队。
听到这个消息,普通平民百姓,每家每户全家都出动,赶去衙门口排队领盐。
这个时代,盐还是很贵的,要几十文一斤,一家四五口人去排队,能拿回两斤多的盐,这种好事一辈子都不一定能遇上。
巡盐御史衙门口,排了老长的队伍,一里开完,一直延续到路的东头。
一个中年妇女排到了中间,问前面的丈夫道:“当家的,这么多人排队,会不会排到我们,盐发完了?”
一家人六口人,全都出动了,后面的爷爷,儿子儿媳妇,大孙子,大孙女,还有一个两岁的小孙子。
中年汉子抱着两岁的儿子,道:“不会的,听说有几万斤私盐,堆在衙门口,像小山一样,咱们收到消息就来排队了,肯定能轮到我们家的。”
有几个还护卫,拿着腰刀,在街上维持秩序,看到有人吵架的,训斥几句。
来到排队领盐的中间,指着两个人,道:“你俩滚出去。”
那两人明显是母子俩,一身绸缎,都傻了,那妇人道:“凭什么?不是说什么人都能免费领盐吗?”
“韩王殿下发盐,是要给贫民的,与你们没关系。”
那妇人还想顶嘴,护卫拔出腰刀,这母子俩跑的比兔子还快。
附近的百姓拍手叫好,有人认识这母女,道:“那妇人,是前门米铺的,惯爱贪小便宜的,以前还被顾客发现,他们铺子用小斗来量米。”
排到的平民,拿出袋子,衙役拿出红色印章,给他们一家六口人,每人的手背印了一个大红的印章。
这时代的印章是矿物颜料的,附着力强,印在手背上,很难清洗,要三四天洗手,才能慢慢淡化。
手背印了印章,才给他们装盐,一家六口人,给了三斤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