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不会游泳的渔民子弟

第512章 元宵佳节(第3页)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经过不断交流和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

 曹大家是1763年去的,京戏还没诞生呢。)

 贾母让宝玉点戏。

 这个时候,昆曲班子为了生存,便取消全本点唱演绎的老习惯,因为唱一本戏,要花太多时间了,听戏的人没有足够的耐心。

 现在已经开始改做折子戏,比如《牡丹亭》,便是改成了十二折。

 这就方便豪门大族听戏,他们一般会点一出戏里面的精华片段,挑着听。

 一次堂会,可以点三四出戏的几个折子,选自己喜欢的,挑高潮的部分来听。

 宝玉点了一出热闹的,贾母又问黛玉与史湘云,两人都没点,都说老祖宗点什么都爱听。

 贾母就点了一出,然后让邢夫人与王夫人点。

 …………

 元宵节,宫里派人出来,给贾府送了一些宫里的元宵,贤德妃元春还出了灯谜,让众人猜,猜对了有奖励。

 众人让宝玉先猜,知道元春最喜欢宝玉,奖励给宝玉是最合适的。

 几年前,元春回家省亲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出了一个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是炮竹。

 这灯谜一响就散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预示着元春的富贵荣华短暂。

 当时,元春还让姐妹们出灯谜给自己。

 迎春、探春、惜春也都有精彩的谜语!

 迎春的谜语答案是“算盘”,探春的是“风筝”,惜春的是“海灯”。

 往年,贾环他们也会在贾母院里用餐的。

 这次,贾环、贾琮、贾兰没在贾母院子里用席,三人给贾母请安了,就出去外面荣禧堂,因为今年李绣在外面。

 李绣毕竟第一次在贾府过年,与其他人都不熟,几人陪他在外边的宴席饮酒。

 (才码了四千多,只完成今日任务,继续欠两千,明天再补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