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佚名

第2300章(第2页)

 然而,于振清刚刚那略显悲壮的一番话,却让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这么长时间以来,他接触过很多领导干部,其中不乏像李慧、李光旭这样的佼佼者,既有政治手腕,又深谙经济发展之道。 

 即便是这么优秀的人,在发展地方经济的问题上,思路也都集中在土地开发和利用上。事实上,这也是当下的主流思想,只要利用得好,堪称风险小,见效快。可像于振清这样,肯在老工业企业身上做文章的,实属罕见,而且,还顶着这么大的压力。抛开能否成功不谈,就冲这份勇气和执着,也令人佩服。 

 不过,钦佩归钦佩,但林海的心中却还是有些含糊。 

 如果不是秦岭突然送了一份大礼,即便是他本人,也不看好目前的柳杖子矿。这种老企业,设备陈旧,管理落后,体制僵化,职工素质普遍比较差,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事实上,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很多老工业企业纷纷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柳杖子矿,不仅面临上述问题,还欠着好几个亿的巨额债务,在会上,李明亮只说了拖欠工资和三险一金,而实际上,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职工集资款和材料款等等,算下来,债务总额高达两亿三千多万。这没算上复工复产的投入,要是都加在一起,没有三五个亿的启动资金,盘活柳杖子矿,基本上等于是一句空话。